【正見網2007年09月2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原文】
武王征九牧之君(1),登豳之阜(2),以望商邑。武王至於周,自夜不寐。周公旦即王所,曰:「曷為不寐?」王曰:「告女(音乳):維天不饗殷(3),自發未生於今六十年,麋鹿在牧(4),蜚鴻滿野(5)。天不享殷,乃今有成。維天建殷(6),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7),不顯(8)亦不賓滅(9),以至今。我未定天保(10),何暇寐?」王曰:「定天保,依天室(11),悉求夫惡(12),貶從殷王受(13)。日夜勞來,定我西土(14)。我維顯服(15),及德方明(16)。自洛>I延於伊>I(17),居易毋固(18),其有夏之居。我南望三塗,北望岳鄙(19),顧詹有河(20),粵詹雒、伊,毋遠天室(21)。」營周居於雒邑(22)而後去。縱馬於華山之陽(23),放牛於桃林之虛(24);偃干戈(25),振兵釋旅(26):示天下不復用也。(出自《史記・周本紀》)
【注釋】
(1)征九牧之君:召集九州島的長官。征:召集。九牧之君:九州島的長官。
(2)登豳(音賓)之阜:登上豳州附近的土山。阜:土山
(3)維天不饗殷:上天不享用殷商的祭祀。維:句首語氣詞。饗:同「享」,鬼神享用祭品叫饗。
(4)麋(音迷)鹿在牧:郊外怪獸成群,形容原野荒蕪。麋鹿:又稱「四不像」,一般認為它角似鹿非鹿,頭似馬非馬,身似驢非驢,蹄似牛非牛。牧:郊區。
(5)蜚(音匪)鴻滿野:害蟲遍野。蜚鴻:一種害蟲。《索引》引高誘曰,「蜚鴻,蠛蠓也。言飛蟲蔽田滿野,故為災,非是鴻雁也。」
(6)維天建殷:殷朝初建立時。
(7)其登名民三百六十夫:曾任用賢人三百六十人。登,任用。名民,賢人。三百六十夫,三百六十人。
(8)不顯:政績不顯著。
(9)不賓滅:不至於滅亡。
(10)未定天保:不能確定上天是否保佑周朝。
(11)依天室:使天下的人都服從中央。依,使服從。天室,指天子的住處。
(12)悉求夫惡:把惡人全部找出來。惡:指惡人
(13)貶從殷王受:像懲罰紂王那樣處置他們。從,像……一樣。受,即紂。
(14)日夜勞(音澇)來,定我西土:不分日夜,慰勞百姓,招來賢士,以使西土(周朝)安定。
(15)我維顯服:我要辦好各種事情。顯服:辦好各種事情。顯,明。服:事。
(16)及德方明:直到周朝的德性光照四方。方,遍。
(17)>I(音瑞):河灣,水流彎曲處。。
(18)居易毋固:地勢平坦,沒有險固。易,平坦。固:險固。
(19)北望岳鄙:岳,太行山,或說恆山。鄙,邊遠之地。
(20)顧詹有河:觀察黃河。顧詹,回望。詹,同「瞻」,遠望。有河,黃河。
(21)毋遠天室:不要遠離中央。或說洛、伊兩岸是建都的好處所。《正義》,「言審慎瞻雒、伊二水之陽,無遠離此為天室也。」
(22)營周居於雒(音洛)邑:營建雒邑作周朝的陪都。營:度量,測量。周居:指周都。
(23)縱馬於華山之陽:把馬放養到華山南面。縱馬,放馬,牧馬。陽:山的南面。
(24)放牛於桃林之虛:把牛放養在桃林區域。桃林,塞名。虛,區域,所在地。
(25)偃(音演)干戈:把武器放下。偃,放倒、放下的意思。干戈:兵器的統稱。
(26)振兵釋旅:整頓部隊,然後解散。振,整頓。釋,解散。旅,古代以士卒五百人為一旅。這裡指軍隊。
【語譯參考】
武王召集九州島的長官,登上豳城附近的土山,眺望商朝的國都。武王回到周都鎬京,直到深夜也不能安睡。周公旦來到武王的住所,問道:「為甚麼不能安睡?」武王說:「告訴你吧:上天不享用殷朝的祭品,從我姬發還沒出生到現在六十年間,田園荒蕪,郊外怪獸成群,害蟲遍野。上天不保佑殷朝,才使我們取得了今天的成功。殷朝承受天命初建立時,曾經任用賢人三百六十人,雖然說不上政績顯著,但也不至於滅亡,才使殷朝維持至今。我不能確切地知道上天是否保佑周朝,哪有空閒安睡呢?」武王接著說:「我要確保周朝的國運不可改變,使天下的人都服從中央。我要找出所有的惡人,像懲罰殷王一樣懲罰他們。要日夜勤勉努力,確保我西方的安定。我要辦好各種事情,直到功德光照四方。從洛水灣到伊水灣,地勢平坦沒有險阻,是從前夏朝定居的地方。我南望三塗山,北望岳邊,觀察黃河,仔細察看了洛水、伊水地區,是建都的好處所。」於是在雒邑修建周都,進行了測量規劃,然後才離去。把馬放養在華山南面,把牛放養在桃林區域;讓軍隊把武器放下,進行整頓然後解散:向天下表示再也不用這些了。
【研析】
一個好的領導者,常是日理萬機,憂國憂民的。武王也不脫離具有宏圖大略,用心經營國家的政治家形像。所以他滅殷之後,日不暇食、夜不安寐, 思索如何才能不步殷朝的後塵,讓周朝長治久安。他繼承父志,重用姜尚、周公、召公等人治理國家。並追封父親姬昌為文王,而且作了一系列的調整:立社稷,改正朔,對其他部族、武庚、三個弟弟、周的元老實行分封,以殷制殷等安邦定國的策略。
從歷朝歷代看來,創朝者均是承擔著最重的歷史使命。萬事起頭難,一切得重新規劃,為子子孫孫豎立楷模,讓他們可依循延續該朝的命脈,所以往往開國元老也都是最具有德行,為後世所稱道的,當然武王也不例外,故能在歷史上留下美名,可惜他滅殷三年後即逝世,享年只有四十三歲。
【延伸思考】
1.如果讓你擔任行政長官,要你規劃一件從未做過之企劃,你會從哪些方面去考慮?
2.智者能洞察世事,做出明智的抉擇,請問如何做才能使自己愈來愈有智慧?
3.前車之鑑,可為後事之師,如何才能避免犯跟別人同樣的過錯?
【參考資料】
1.http://sswj.spaces.live.com/Blog/cns!1p5cvN0QZ4XBe2tX70CuA7uw!746.entry四書五經之路
2.史記本紀(上) 司馬遷原著 王利器、張烈等譯註 五南出版社92年12月初版
3.白話史記 謝武雄譯 河洛圖書出版社 68年3月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