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王軌諫廢太子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12月11日】

【原文】

王軌(1)嘗與小內史賀若弼(2)言:「太子必不克負荷(3)。」弼深以為然,勸軌陳之。軌後因侍坐,言於帝曰:「皇太子仁孝無聞,恐不了(4)陛下家事。愚臣短暗,不足可信。陛下恆以賀若弼有文武奇才,亦常以此為憂。」帝以問弼,對曰:「皇太子養德春宮(5),未聞有過。」既退,軌讓(6)弼曰:「平生言論,無所不道,今者對揚(7),何得乃爾(8)反覆?」弼曰:「此公之過也。太子,國之儲副,豈易發言!事有蹉跌(9),便至滅族。本謂公密陳臧否(10),何得遂至昌言(11)!」軌默然久之,乃曰:「吾專心國家,遂不存私計(12)。向者對眾,良實非宜。」

後軌因內宴上壽(13),捋(14)帝須(15)曰:「可愛好老公,但恨後嗣弱耳。」先是,帝問右宮伯宇文孝伯曰:「吾兒比來(16)何如?」對曰:「太子比懼天威,更無過失。」罷酒,帝責孝伯曰:「公常語我云:『太子無過。』今軌有此言,公為誑(17)矣。」孝伯再拜曰:「父子之際,人所難言。臣知陛下不能割慈忍愛(18),遂爾結舌(19)。」帝知其意,默然久之,乃曰:「朕已委公矣,公其勉之!」

帝深以軌等言為然,但漢王贊次長,又不才,餘子皆幼,故得不廢。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七十二.陳紀六》)

【注釋】

(1)王軌:太原祁人也,小名沙門,漢司徒允之後。
(2)賀若(音惹)弼(音必):字輔伯,乃北周名將賀若敦之子。少時驍勇,善騎射;能文,博涉書記,仕北周,為小內史。
(3)必不克負荷:必定不能負擔治國重任。
(4)不了:不能勝任。
(5)春宮:太子居東宮,東方主春,故亦曰春宮。
(6)讓:責備,譴責。
(7)對揚:揚,稱也。後人以面對敷奏為對揚。
(8)乃爾:竟如此。
(9)蹉(音搓)跌:意外之失誤。
(10)臧否(音髒匹):好壞,得失或批評,褒貶。
(11)昌言:顯言。
(12)不存私計:不存心於自己之利害。
(13)上壽:舉觴敬酒。
(14)捋(音樂):用手指順著抹過去,整理。
(15)須:同須,鬍鬚。
(16)比來:近來。
(17)誑:說謊。
(18)割慈忍愛:割捨恩慈,忍抑父愛。
(19)結舌:閉口不言。

【語譯參考】

王軌曾經對小內史賀若弼說:「太子必定不能勝任治國的重任。」賀若弼深表贊同,勸王軌向皇上陳述。後來王軌藉在武帝身邊侍坐的機會,對武帝說:「皇太子在仁孝方面默默無聞,恐怕不能勝任陛下皇家事務。愚臣見識短淺不明,說的話不足為信。陛下一向認為賀若弼有文武奇才,他也常常為此事擔憂。」武帝便問賀若弼,賀若弼回答說:「皇太子在東宮修養自己的品德,沒有聽說有什麼過失。」他退出去以後,王軌責備賀若弼說:「你平日言論,無所不談,今天面對皇上回答問題,怎麼如此反覆無常?」賀若弼說:「這就是您的過錯了。太子,是國家的儲君,怎麼能隨便發言!如果事情有差錯,就會有滅族之禍。我本以為您會單獨向皇上密陳太子的不善,怎料到您竟當眾向皇帝明說!」王軌沉默了很久,便說:「吾一心為了國家,所以沒有考慮個人利害,當眾說這件事,確實不適宜。」

後來王軌又藉參加宮中宴會的機會,對武帝敬酒,用手捋著武帝鬍鬚說:「可愛的好老頭,只是遺恨繼承人太昏弱了。」原先,武帝曾經問右宮伯宇文孝伯說:「我的兒子近來如何?」宇文孝伯回答說:「太子近來害怕陛下的天威,更加沒有過失。」酒宴散後,武帝責備宇文孝伯說:「您常常對我說:『太子沒有過失。』現在王軌對我這樣說,可見您是在說謊。」宇文孝伯再次向武帝下拜說:「父子之間,別人很難說什麼。臣知道陛下不能割捨恩慈,忍抑父愛,所以就閉口不敢多言。」武帝知道他的意思,沉默了很久,便說:「朕已經委託給您了,希望您能盡力而為!」

武帝深深感到王軌等人說的話很有道理,但是漢王贊是次子,又不成器,其餘的幾個兒子都年幼,所以皇太子沒有被廢掉。

【研析】

從王軌諫廢太子一文,彰顯出王軌與賀若弼、宇文孝伯的行世風格是完全不同的。王軌一心為國家,毫無考慮個人得失,善盡臣子的責任,直言而諫,當然他的立意是好的,無私的,但在現實社會裡,難免給人不夠周延的感覺。因為勸諫必須當事者可以接受,如果口氣委婉,私下提建言,可能別人接受度較高,否則即使是良言也可能讓人惱羞成怒。反觀賀若弼則是一個較能深謀遠慮的人,他考慮要王軌密陳,不要昌言。所以當武帝問起,他只淡淡的回答:「皇太子養德春宮。」其餘就不便再說什麼。宇文孝伯則想到父子親情難以割捨,外人難道家務事。此三人的個性在這件事上就表露無疑。王軌他是一心為公的;賀若弼則是為私的成分較多,擔心有差錯,招致滅族之禍;而宇文孝伯則從人性觀點出發。故同一件事看法可說見仁見智。而武帝宇文邕也很無奈,他也十分同意王軌的觀察,可是兒子要不是庸碌無能,就是年紀太小,因此即使想罷黜太子,也沒有其他的人選,只好要求宇文孝伯盡力而為了。

【延伸思考】

1.人非聖賢,難免有小過失或不恰當行為。如果你看到了別人的缺點,你會如何對待?不用管他、自己勸告、找別人告訴他或……?為甚麼?
2.如果你像武帝一樣碰到很無奈之事,你會如何看待?
3.凡事三思而行,較無差錯,因為一經熟慮後,一切會較為圓融。如果你要做一件重大決定,通常會如何作決定?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40)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九)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二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