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創業垂統之君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08月06日】

【原文】

五季亂極,宋太祖起介冑(1)之中,踐(2)九五之位(3),原(4)其得國,視晉、漢、周亦豈甚相絕哉?及其發號施令,名藩大將,俯首聽命,四方列國,次第削平,此非人力所易致也。建隆以來,釋藩鎮兵權(5),繩贓吏(6)重法,以塞濁亂之源。州郡司牧,下至令錄、幕職,躬自引對(7);務農興學,慎罰薄斂,與世休息,迄於丕平。治定功成,制禮作樂。在位十有七年之間,而三百餘載之基,傳之子孫。世有典則,遂使三代(8)而降,考論聲明文物之治,道德仁義之風,宋於漢、唐,蓋無讓焉。嗚呼,創業垂統之君,規模若是,亦可謂遠也已矣!

(出自《宋史・卷一・本紀第一・太祖三》)

【注釋】

(1)介冑(音宙):軍伍。胄,古代戰士所戴的銅盔,用來抵禦刀矢。
(2)踐:登上。
(3)九五之位:指帝王之位。
(4)原:探其根本。
(5)釋藩鎮兵權:建隆二年(961年),宋太祖為加強中央集權,在酒宴上解除石守信等人的兵權,即歷史上有名的「杯酒釋兵權」。
(6)繩贓吏:制裁貪官污吏。繩,整治約束。
(7)躬自引對:親自過問、栽培。
(8)三代:指夏、商、周三個朝代。

【語譯參考】

五代時期天下亂到極點,宋太祖興起於軍伍之中,登上帝王之位,推究他獲得天下的情況,與後晉、後漢、後周難道有很大不同嗎?但到他發號施令,著名的藩鎮大將,俯下身子聽從命令,四方的國家,先後被平定,這不是人的力量所容易達到的。

自建隆以來,解除藩鎮首領兵權,制裁貪官污吏,注重法制,來堵塞污濁混亂的源頭。上自州郡長官,下至小小的縣令、幕僚,都親自過問、栽培;重視農業,興辦學校,刑罰謹慎,賦稅輕微,與社會共同休養生息,直到天下太平。社會安定,大功告成,制定推行禮樂教育。在位十七年之間,而將三百餘年的業績,傳給子孫。治世有法典準則,於是使夏、商、周三代的社會狀況重新降臨。考察文明藝術教化的治理,道德仁義的風尚,宋朝和漢朝、唐朝相比,大概是沒有遜色的。啊!創出基業留下綱紀的國君,就是這個樣子呀。這也可說是遠大宏偉了吧!

【研析】

宋太祖趙匡胤即帝位後,制定了先易後難,先南後北的統一策略。他記取唐朝宦官專權、藩鎮割據導致滅亡的教訓,接受大臣趙普的建議,通過杯酒釋兵權,解除藩鎮首領的權力,從而重文輕武,採取中央集權的措施。所以比起其它朝代,宋朝的社會比較安定和公平,在文學、哲學、美術、科技、教育等方面也比較發達。但重文輕武的結果,導致宋朝軍事力量衰弱,每每和外族戰爭多以敗仗收場。但他是宋朝的開國者,如同其它朝代般,開國者往往都是最英明有為的,所以宋太祖為後來的繼承者奠定良好的法典準則,使當時的社會可媲美三代及漢唐。但任何一種通過刻意制定的人為管理方式,均是利弊同在,無法盡善盡美,所以宋朝固然在文教方面興盛,但軍事卻衰弱,應該說是制度使然。

【延伸思考】

1、宋朝有許多在文學上有成就的詞人,你最喜歡哪一位?為甚麼?
2、宋太祖是位勤儉愛民的好皇帝,留下許多德政,請你找兩則他的仁政與大家分享。
3、天下安定,方有餘力推行禮樂教化。你認為禮樂可以對人們起到什麼作用?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話續資治通鑑》(第一冊)沈志華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