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臣不貧 陛下乃貧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3月18日】

【原文】

召前江東提點刑獄徐僑(1)為太常少卿,趣入覲;手疏數十言,皆感憤剴切。帝(2)數慰諭之,顧見其衣履(3)垢敝(4),愀然(5)謂曰:“卿何以清貧若此?”僑對曰:“臣不貧,陛下乃貧耳。”帝曰:“何為?”僑曰:“陛下國本未建,疆宇日蹙(6),權幸用事,將帥非材,旱蝗相仍,盜賊並起,經用無藝,帑藏空虛,民困於橫斂,軍怨於掊克(7),群臣養交而天子孤立,國勢阽危(8)而陛下不悟。臣不貧,陛下乃貧耳!”又言:“今女謁、閹宦相為囊橐(9),誕為二豎以處膏盲,而執政大臣又無和、緩之術,陛下此之不慮而耽樂是從,世有扁鵲,將望見而卻走矣。”時女冠吳知古得幸,內侍陳洵直用事,故僑論及之。帝為之改容太息。明日,手詔罷邊帥之尤無狀者,申警群臣,以朋黨為戒,命有司裁節中外浮費。賜僑金帛甚厚,僑固辭不受。
(出自《續資治通鑑 卷第一百六十七》)

【注釋】

(1)徐僑:字崇甫,婺州義烏人。淳熙十四年,舉進士。調上饒主簿,始登朱熹之門,熹稱其明白剛直,命以“毅”名齋。入為秘書省正字、校書郎兼吳、益王府教授。直寶謨閣、江東提點刑獄,以迕丞相史彌遠劾罷。寶慶初,葛洪、喬行簡代為請祠,迄不受祿。紹定中,告老,得請。
(2)帝:宋理宗,趙昀(1205年-1264年),原名趙與莒,1222年被立為寧宗弟沂王嗣子,賜名貴誠,1224年立為寧宗皇子,賜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時間是從1224年到 1264年。1259年,蒙古攻鄂州,右丞相賈似道以宋理宗名向蒙古稱臣,並將長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讓給蒙古。
(3)衣履(音呂):衣服和鞋子。履,鞋。
(4)垢敝:骯髒破舊。敝,破舊。
(5)愀(音巧)然:臉色改變,多指悲傷、嚴肅的樣子。
(6)疆宇日蹙(音促):邊疆形勢日趨緊迫。蹙,緊迫。
(7)軍怨於掊克:軍士怨恨剋扣資糧。掊,聚斂。
(8)阽(音電)危:危急。阽,臨近邊緣,一般指險境而言。
(9)相為囊橐(音駝):互相勾結。囊、橐原意均為口袋。

【語譯參考】

宋理宗召前江東提點刑獄徐僑為太常少卿,催促他入朝晉見,徐僑親手上疏數十言,都是有感而發,切中事理的。宋理宗多次安慰他,看見他的衣服鞋子骯髒破舊,悲傷地對他說:“愛卿為何如此清貧呀?”徐僑回答說:“臣下不清貧,陛下才是真正的清貧呢!”宋理宗說:“為什麼這麼說?”徐僑說:“陛下國家根本還沒建設好,疆土日漸緊迫縮小。有權勢受寵幸的人掌握朝政,將領統帥也都是沒有才幹的人。旱災、蝗災相繼不斷,盜賊四起,經營無方,國庫空虛,老百姓苦於橫徵暴斂,軍士怨恨剋扣資糧。群臣暗地結黨而孤立了皇上,國家形勢處於危急之中而陛下不知省悟。所以說臣下不清貧,而陛下才是真正清貧呀!”又說:“現在女寵和宦官相互勾結,成為朝廷的兩大膏盲病患,而執政大臣又沒有像春秋時代名醫和、緩那樣的醫術,陛下對此不但不擔憂,而且沉溺於享樂,就是有扁鵲那樣的名醫再世,也會望見而退去。”當時女道士吳知古受到寵幸,宦官陳洵專權用事,所以徐僑論及此事,宋理宗因此變色嘆息。第二天,宋理宗下手詔罷免那些無能的邊帥,並警告群臣,要以朋黨為戒,命令有關部門裁減內外不必要的費用。賞賜徐僑豐厚的金帛,但徐僑堅辭不接受。

【研析】

對於同一件事,常常是見仁見智,其差別在於思考問題模式及理念不同,因而產生相反結果。宋理宗只從表面看到徐僑的穿著,認定他很貧窮,連最基本的物質享受都沒有,哪知他安貧樂道,在乎的不在於貪圖物質享受,是一個內在精神生活重於外在浮華之人。所以他反駁宋理宗,認為皇帝才是真正清貧之人,因為他貴為一國之君,本該讓國富民強,百姓能安居樂業生活,但他卻是要人才沒人才,國庫空虛,小人得志,結黨營私,又被孤立,連疆土都不增反減,如此不是更為清貧又可悲嗎?這對宋理宗而言,無疑是當頭棒喝,難怪他會改容嘆息,因為經徐僑這麼一說,他真的是貧得可憐呀!此也驗證了,人就是活在迷中,如果不經人指點或是自己沒悟道,就永遠活在自以為是的框框裡。

【延伸思考】

1.當你遇到問題時,如何破迷呢?
2.人各異其趣,所注重的層面,每個人都不同,請你說一說你最注重的是哪一方面?是內在的昇華、是適當的物質享受、抑或……
3.“人要衣裝,佛要金裝”,連商品也都要包裝。所以形像在當今社會,變成一種身分地位,你認為我們該如何去掌握分寸,以適應現代的社會?

【參考資料】

1.《二十六史精粹金譯下》門歸 主編 建宏出版社 1994年8月出版
2.《白話續資治通鑑》(第十冊)沈志華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