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七虞(4):伍員覆楚 句踐滅吳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10月11日】

【原文】

wǔ yún fù chǔ ,gōu jiàn miè wú 。
伍員覆楚,句踐滅吳。

ㄨˇㄩㄣˊㄈㄨˋㄔㄨˇ,ㄍㄡ ㄐㄧㄢˋㄇㄧㄝˋㄨˊ。
伍員覆楚,句踐滅吳。

【注釋】

(1)伍員:字子胥,春秋時代楚國人,吳國宰相。楚國太子太傅伍奢的次子,被楚平王追殺逃往吳國,受到吳王闔閭重用,輔佐吳國攻楚,楚國幾乎滅亡。吳王夫差(闔閭之子)聽信伯嚭讒言,賜死伍員,吳國果如伍員所言被越國所滅,夫差後悔自盡。
(2)覆:顛覆、毀滅。
(3)句踐:也作“勾踐”,春秋時代越國君主,其祖先是大禹的後裔。曾打敗吳軍,吳王闔閭傷重不治,闔閭之子夫差又大敗越國。句踐采范蠡建議,派文種向吳求和,賄賂吳太宰伯嚭,獻美女西施。夫差沉迷美色,荒廢朝政,句踐刻苦自勵,興兵滅吳。

【語譯】

伍子胥之父兄被楚平王殺害,伍員逃至吳國,說服吳王攻破楚國首都;越王句踐表面向吳求降,暗中發憤圖強,二十二年後一舉消滅吳國。
 
【人物故事】

據《史記‧伍子胥列傳》,伍子胥祖父伍舉,侍奉楚莊王能直言勸諫而顯貴,故其後代子孫也有名於楚國。伍子胥父親伍奢,是楚平王太子建的的太傅,費無忌為太子少傅。但費無忌不忠於太子建,為太子到秦國娶親,卻因其為絕色美女而勸平王自己娶秦女,平王娶回秦女後極為寵愛,而對太子日益疏遠。費無忌又誣陷太子因秦女而有怨憤,將起兵作亂。平王召太子太傅伍奢前來查問,伍奢說:“大王怎能單憑賊臣的讒言就疏離了骨肉至親呢?”費無忌說:“如今大王再不制止,他們叛亂之事就要得逞了,大王終將被擒。”於是平王大怒,囚禁伍奢,追殺太子,太子建逃往宋國。

費無忌對平王說:“伍奢有兩個兒子,都很賢能,不殺將成為楚國憂患,可利用伍奢為人質召來他們。”平王派人告訴二子:“你們能來我就饒你父親不死,不來就殺伍奢。”兩人知道平王之計是讓他們父子皆死,伍尚對弟弟子胥說:“你可離去了!你能報殺父之仇,我將去赴死。”平王果然殺了伍奢和伍尚,子胥逃往吳國。逃至昭關,追兵緊追在後,到達江邊時,江上有位老漁夫坐著船,知道伍子胥正當危急,就載他渡江。伍子胥解下佩劍說:“此劍價值百金,送給老翁。” 老翁說:“依楚國法令,捉到伍子胥的人賞賜五萬石穀子,而且加封進爵,豈只是百金之劍呀!”不肯接受。伍子胥未到吳國就病了,半路乞討至吳國。

五年後楚平王死,伍子胥受到吳王闔閭重用,共謀國事。起初伍子胥和申包胥是至交好友,子胥逃亡時曾告訴申包胥:“我必顛覆楚國。”申包胥說:“我必存續楚國。”等吳兵攻進楚國都城郢,楚昭王(平王與所奪秦女之子)出逃,伍子胥挖出楚平王的屍體,鞭打三百下才停。申包胥到秦國求援,站在秦國朝廷,七天七夜哭聲不絕,秦哀公憐憫他,說:“楚王雖暴虐無道,但有這樣的臣子,能不讓楚國保存下來嗎?”就派兵救楚,擊敗吳軍。

據《史記‧越王句踐世家》,吳越交戰,吳王闔閭被射傷,死前告訴兒子夫差:“切勿忘了越國之仇。”二年後,越王句踐聽說吳王夫差日夜練兵,將要報復越國,便想先發制人,率先攻吳。范蠡勸諫說:“不可,臣聽說兵刃是兇器,戰爭是背德,爭鬥是最下等之事。陰謀背德,好用兇器,故意做下等之事,將被天帝所禁止,這樣做沒有好處。”越王心意已決,發兵攻吳。吳王精兵盡出,擊敗越軍,越王被圍困於會稽,長嘆道:“我將終了於此嗎?”文種說:“商湯被監禁在夏台,周文王被囚困在羑(yǒu,ㄧㄡˇ)裡,晉文公重耳奔逃至翟族地區,齊桓公小白奔逃至莒國,他們最終都稱王稱霸於天下。由此看來,窘迫之境何嘗不是福氣呢?”
  
越王在范蠡和文種的協助下,向吳王謙卑求和,句踐自請為臣,又以美女寶物賄賂吳國太宰伯嚭(pǐ,ㄆㄧˇ)。在文種和伯嚭的勸說下,吳王就要答應了。伍子胥進諫說:“今天不滅越國,日後必將後悔。句踐是位賢君,文種、范蠡都是良臣,倘若回國,必將作亂。”吳王不聽,赦免了越王,撤兵而回。句踐回國後,刻苦磨練身心,飲食也嘗苦膽,並說:“你忘了會稽之恥嗎?”他親身耕作,禮賢下士,救濟貧苦。兩年後,吳王將攻打齊國。伍子胥勸諫說:“不可,臣聽說句踐不吃美味,與百姓同甘共苦。此人不死,必成國家憂患。越國尚存,是吳國心腹大患,齊國對吳國而言,只是塊疥癬,願大王先攻越國。”吳王不聽。

太宰伯嚭毀謗子胥心為齊國,必將作亂。吳王以為伍子胥欺騙他,派人賜劍讓子胥自殺,子胥大笑說:“我讓你父親稱霸,我又擁立你為王,當初你要把吳國分一半給我,我不接受,結果今日你反而因讒言殺我。唉!你一個人必然不能自立。”對使者說:“一定要取出我的眼睛放在吳國東門,以便觀看越兵攻入都城了!”越國謀劃了二十二年,終於大敗吳軍,吳王夫差掩面自殺說:“我沒臉去見子胥呀!”越王葬了吳王而殺太宰伯嚭。

【說明】

東周春秋時期,在吳楚爭霸和吳越爭霸中,伍子胥都是一個關鍵人物,故而在野史和小說中對他有很多精采的描述。清代蔡元放根據明代馮夢龍《新列國志》修訂的歷史小說《東周列國志》,敘及盛傳的“伍子胥過昭關”,一夜急白了頭髮。范蠡進獻美女西施,子胥勸諫吳王:“臣聽說‘夏朝因妹喜(夏桀妃子,貌美無德)而亡,商朝因妲己而亡,周朝因褒姒而亡。’美女乃是亡國之物,大王不可接受!”書裡提到的西施之名,正史未曾提及。關於西施的具體形像,在東漢的野史中就已記載,只是結局不同。一說吳亡後,越國將西施沉入江裡(《吳越春秋》),一說西施又歸范蠡,同泛五湖而去(《越絕書》)。比西施稍晚的《墨子》言:“西施之沈,其美也。”認為西施沉江是因為其美色,可能可信度較高。

據史書《左傳》,越王派大夫文種求和,伍子胥極力阻止,吳王不聽。伍子胥退下後告訴別人說:“越十年生聚而十年教訓,二十年之外,吳其為沼乎!”子胥認為,越國經過長期的繁殖人口、聚積財富,繼而教以忠義、訓練作戰,二十年後,吳國宮室將荒廢成沼池。果然越國經過二十二年的生聚教訓,一舉攻滅吳國,應驗了子胥之言。

伍子胥忍辱負重,並非置父兄於不顧,而是隱忍以成就功名。太史公稱讚他:“棄小義,雪大恥,名垂於後世。”只是強烈的復仇心願,使他要對楚平王鞭屍三百才能泄恨,其實又有何益呢?人生不是情與仇,歷史大戲中千年輪迴到底所為何來?恐怕要跳脫出來好好想想,才能看到真相了。(參考《神韻》演唱曲目〈靜心瞅一瞅〉)

句踐堅忍不拔,刻苦磨練,終於滅了強大的吳國,號稱霸王。句踐復國、夫差滅亡的故事正是“生於憂患,死於安樂”的最佳寫照。可惜如范蠡所說,越王的為人,可與共患難,不可與共樂。范蠡及時離開了,文種則遭人誣陷,被越王賜劍自殺。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