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七虞(14):武陵漁父 閩越樵夫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1年01月11日】

【原文】

wǔ líng yú fǔ ,mǐn yuè qiáo fū。
武陵漁父,閩越樵夫。

ㄨˇ ㄌㄧㄥˊ ㄩˊ ㄈㄨˇ,ㄇㄧㄣˇ ㄩㄝˋ ㄑㄧㄠˊ ㄈㄨ。
武陵漁父,閩越樵夫。

【注釋】

(1)漁父:捕魚的人。
(2)樵夫:砍柴的人。

【語譯】

晉朝太元年間,武陵漁夫曾無意中進入桃花源;唐朝永泰時,樵夫因追逐白鹿誤入榴花洞。後來都不知其所在。

【人物故事】

晉太元年間,有位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人,以捕魚為生。有一天,他劃著名船沿著溪流而上,不知划行了多久,忽然遇到一大片桃花林,溪兩岸幾百si的範圍內,都沒有其它的樹木,漁夫十分的驚奇,再繼續往前划去,想要探一探這桃花林的盡頭究竟在哪裡?桃花林的盡頭,就是溪水的源頭,一座山矗立在那裡。山上有個小洞口,隱隱約約透出亮光。好奇的漁夫便離開了船,從洞口進入。

山洞起初很狹窄,走了十幾步之後,忽然明亮開闊起來。眼前只見一片平坦廣闊的土地,屋舍整齊的分布在肥沃的田野間,有清澈的池塘,茂密的桑樹,青翠的竹林,景色宛如仙境一般。田間的小路四通八達,互相聽得到彼此家中雞犬的鳴叫聲。村中往來耕作的男男女女的服飾穿著,全都和外界的人一樣。老人和孩童,都安然自適而自得其樂。他們見到陌生的漁夫,都非常的驚訝,便爭相問他從何處來?漁夫詳細的回答了。他們一一邀請漁夫回家作客,熱情的款待他。他們自己說:“祖先為了躲避秦朝的暴政,帶著妻兒和同村的人來到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地方,從此就不曾再離開過,於是就和外面的人隔絕了。”問現在是什麼朝代?竟然不知道有漢朝,更不用說魏朝和晉朝了。停留了幾日,漁夫告辭回去。村裡的人告訴他說:“不值得向外界的人提及這裡的事。”

走出桃花源之後,漁夫找到了自己的船,順著先前的來路回去,一路上處處做標記。回到郡城中,漁夫晉見太守,報告這件事,太守立刻派人跟隨他前往,尋找先前所留下的標記,竟然迷失了方向,再也找不到通往桃花源的道路。(陶淵明〈桃花源記〉)

福建閩縣的東山有一座榴花洞,傳說在唐朝永泰年間,有個名叫藍超的樵夫,有一天上山砍柴,遇見一隻白鹿,於是追逐白鹿,一直追到河邊,渡過河水,進入一石門。剛開始洞門很窄,深入之後,豁然開朗,裡面有人居住,可聽見雞犬聲。有一個老翁告訴藍超說:“是為了躲避秦時的戰亂,才來到此地居住。”老翁請藍超留下來。藍超回答,要先回去辭別親人舊識再回來。臨別老翁送給他一枝榴花。出洞後,藍超彷佛作夢一般。不久,想再前往,卻再也找不到了。宋代的蔡襄曾在此擔任太守,他遊覽榴花洞之後,曾寫了一首《榴花洞》詩:“洞裡花開無定期,落紅曾見逐泉飛。仙人應向青山口,管卻春風不與歸。”(《閩中實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