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不忠誠清廉,如何立身於天地之間?」(外數篇)

文益民


【正見網2011年06月06日】

一、蘇瓊清正高潔,帶人如到雲天

北齊時代,在南清河地區,擔任郡太守的蘇瓊,生性清廉謹慎,那些達官貴人,托他辦私事的信件,他連拆都不拆。

有個僧人,名字叫道研,來拜訪他,其目的是想請蘇瓊為自己討債。

蘇瓊猜到他的意圖,每次見到他時,便詢問、談論佛法,使道研無法開口談討債的事。

道研的弟子問他:“你總是想叫蘇瓊為你討債,但為甚麼到了他面前,又不開口講出你的要求呢?”

道研說:“我每次見到蘇瓊太守,他就和我談論天理、佛法,好像把我帶到了高天青雲之中,我怎麼還有可能談地上的俗事呢?”

於是,道研終於想清楚了:他將債券,全部燒毀。

二、“能死國難,真是我的好兒子!”

隋朝的許善心,歷任秘書丞、通議大夫。為人正義,不肯跟從宇文化及(人名)叛亂,最終被其殺害。

許善心的母親范氏,九十三歲了。她在兒子許善心出喪的那天,並不哭泣,她撫摸著靈柩說:許善心“能死國難,真是我的好兒子!”

她躺在床上,不吃東西,十幾天後,也安祥平靜的去世了。

三、巾幗英雄平陽公主

唐高祖的第三個女兒,即平陽公主,當她還是平民百姓的時候,嫁給柴紹為妻。

唐高祖起義兵反隋時,當時在長安的柴紹,與妻子商量道:“您的父親打算掃清多災多難的世道,我想去迎接義軍,但同你一道去,是不可能的。我若獨自前往,又怕你日後遭難。如何安排才好?”

他的妻子(後來的平陽公主)說:“你應該趕快去。我一個婦人,臨時會另外替自己打算。”

柴紹當即悄悄地奔赴太原。他的妻子,就回到?縣,散盡家中資產,起兵響應唐高祖,共募集士兵七萬人,與唐太宗會師,一起包圍了隋朝的京城,號稱“娘子軍”。京城平定後,她被封為平陽公主。

她去世後,安葬時,朝廷特地用樂隊奏吹鼓樂,以讚賞她的軍功。

四、母親教子做清官

鄭善果,是唐代鄭州滎澤(今屬河南)人。唐高祖時,擔任禮、吏二部尚書。貞觀元年(627年),出為歧州刺史,後為江州刺史。其母翟氏,二十歲時,丈夫鄭誠死於戰場。她將鄭善果撫養成人,以教子有方,而聞名於世。

鄭善果的母親翟氏,賢明有節操,通曉政道。每當鄭善果處理政務時,翟氏常常在樓閣裡靜聽,如果她聽到兒子分析裁斷合理,兒子進來後,她就大為高興;如果聽到兒子處理事務不妥當,她就不與兒子說話。孝順的鄭善果,伏在母親床前,整天不敢吃東西。

鄭善果因此激勵自己,做了一輩子清官!

五、唐臨治獄,眾皆心悅誠服

唐臨,字本德。唐代京兆長安(今陝西西安)人。他在擔任萬泉縣丞時,縣內有罪行較輕的囚犯十餘人。適逢晚春,下了一場及時雨,唐臨叫這些囚犯,回鄉耕田種地,並與他們約定:幹完農活,自己回來。

縣令不同意這樣做。唐臨說:“此事,由我一人來承擔全部責任。”他乘縣令休假之際,將這些囚犯釋放回家。囚犯們都感恩戴德,全部按照規定的日期,返回了監獄。唐臨因此而出名。

唐臨後來擔任大理寺卿。有一次,唐高宗親自審查死刑犯,前任大理寺卿,判處了許多犯人,其中有許多犯人,大聲喊冤。而唐臨判處的犯人,誰都一言不發。

唐高宗感到很奇怪,便問這些犯人:“你們怎麼沒有一個喊冤申訴的?”犯人們回答說:“我們都是唐臨判處的,本來就沒有冤枉。所以,我們沒有喊冤申訴的念頭。”

唐高宗感嘆地說:“治理刑獄的官員,都應當象唐臨這樣才好啊!”

六、長孫皇后不干擾政事

唐太宗經常與長孫皇后談論賞罰之事,長孫皇后說:“如果母雞報曉,這個家庭也就完了。我作為一個婦人,怎麼敢參預政事!”唐太宗堅持同她談政事,皇后竟不回答。

長孫皇后所生的女兒長樂公主,唐太宗特別鍾愛。等到將要出嫁的時候,命令有關主管部門,為她準備嫁妝,要比長公主(皇帝的姐妹,這裡指高祖的女兒永嘉公主)多一倍。

魏徵進諫道:“過去漢明帝準備封賜他的兒子,他說:‘我的兒子怎麼能同先帝的兒子一樣呢?’如果現在讓公主出嫁時的禮物,超過長公主,按道理恐怕是不可以的。”唐太宗將魏徵的話,告訴了皇后。

長孫皇后讚嘆道:“魏徵能以禮義,制約皇帝的私情,真可稱得上是一位正直的國家棟樑之臣啊!”皇后於是請求派宮中的太監,帶絲織物品五百匹,到魏徵的家裡,賜給魏徵。

長孫皇后曾寫文章責備漢代的馬皇后,認為她不能抑制、貶退外戚,讓他們在朝廷,處於極其尊貴的地位;只是就他們車水馬龍的奢侈,發出警告:這是開通禍害之源,卻去防備一些非根本性的小事。

七、霍王無所不備

霍王李元軌,是唐高祖的第十四子,歷任壽、絳、徐、定等州刺史。好讀書,謙恭謹慎,舉止文雅。

魏徵每次與霍王交談後,時常感到自己學識不足,而若有所失。

霍王任徐州刺史時,與隱士劉玄平為布衣之交。有人問劉玄平:“霍王有什麼長處?”劉玄平回答道:“他沒有什麼長處。”此人又問:是什麼原因?

劉玄平說:“人有短處,才能見到他的長處。至於霍王,無所不備,我憑什麼能說出他的長處呢?”

八、“不忠誠清廉,如何立身於天地之間?”

崔玄暐的母親盧氏,曾經告誡兒子說:“我聽見表兄辛玄馭說:‘兒子做官的,有人來說他貧困得沒法生活,這是好消息。如果聽說他錢財很多,乘肥馬,穿輕裘,這是壞消息。’我很重視這些話,並把它看作是至理名言。我常常看見親戚、表兄弟中有做官的,多數人把錢財交給父母,父母只知道高興,竟然不問這些錢財是從哪裡來的。如果是俸祿節餘下來的錢,這應該說是件好事;如果是不正當收入,這跟盜賊有什麼不同?三國時孟光的母親,不接受兒子送來的乾魚,就是這個原因。你們坐食朝廷發的俸祿,已經十分榮幸了。如果不能忠誠清廉,又如何立身於天地之間?”

崔玄暐遵循母親的告誡,一生為官,以清廉謹慎著稱。

九、 趙武孟之母,教子勤學

趙武孟,唐代張掖(今屬甘肅)人。武則天時,官至右台侍御史。

趙武孟起初,專門騎馬遊獵,曾經將捕獲的獵物送給母親。他的母親哭著說:“你不讀書而打獵,像這樣下去,我沒有希望了。”竟然不吃趙武孟提供的膳食。

趙武孟因此而受到震動,激發出上進心,勤奮學習。最終博通經史,中進士,官至右台御史。

十、狄仁傑不願知譖者

狄仁傑,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屬山西)人。以明經舉,累遷大理丞。武則天時任宰相,為官敢諫,為政慈惠,常以舉賢為意。

當年,狄仁傑在擔任并州法曹時,同府法曹參軍事鄭崇質的母親,既老且病,而鄭崇質卻又要被朝廷派遣出使邊遠地區。

狄仁傑對他說:“太夫人病得不輕,而你卻要出遠門,讓太夫人掛念萬裡之外的兒子,這怎麼行呢?”狄仁傑便去見并州長史藺仁基,請求代替鄭崇質出使。當時藺仁基正與司馬李孝廉鬧矛盾,他將此事說給李孝廉聽,然後說:“難道我們不覺得慚愧嗎?”從此兩人相敬如賓。

狄仁傑後來升任宰相,武則天對他說:“你在汝南的時候,有人說你的壞話。想知道這個人是誰嗎?”

狄仁傑拜謝道:“陛下如果認為臣有過失,臣應當改正。陛下明白臣並無過失,臣就很幸運了。臣不想知道:誰說過我的壞話。”武則天大為讚嘆。

(均據宋代孔平仲《續世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