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三元(6):力稱烏獲 勇尚孟賁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2年08月16日】

 【原文】 

lì chēng wū huò ,yǒng shàng mèng bēn  。

力稱烏獲,勇尚孟賁。 

ㄌㄧˋㄔㄥㄨㄏㄨㄛˋ,ㄩㄥˇㄕㄤˋㄇㄥˋㄅㄣ。

力稱烏獲,勇尚孟賁。 

【注釋】 

(1)稱:讚譽。

(2)烏獲:戰國時代秦國力士。受秦武王重用,和力士任鄙、孟賁皆位至大官。

(3)尚:尊崇。

(4)孟賁:戰國時代齊國勇士。字說,也稱孟說。 

【語譯】 

烏獲因力大而被稱揚,孟賁因勇猛而受推崇。 

【人物故事】 

據《東周列國志》,秦武王高大有力,喜歡與勇士比賽力氣,烏獲(力舉千鈞)、任鄙(手格虎豹)祖先本為秦國將領,秦武王更寵愛重用他們,增加其俸祿品級。 

有個齊國人孟賁,字說,以力氣大而聞名,水行不避蛟龍,陸行不避虎狼,發怒吐氣,聲響動天。曾在野外看見兩隻牛相鬥,孟賁從中用手分開它們,一隻牛俯伏在地上,一隻牛仍用牛角牴觸不止。孟賁一發怒,左手按住牛頭,右手拔出牛角,角出牛死。人們畏懼他的勇猛,不敢與他抗爭。聽說秦武王招致天下勇力之士,孟賁往西渡越黃河。岸上等待渡河的人很多,平日都依次上船。孟賁最後才到,強行要登船先渡河。船夫氣他傲慢無禮,用船槳打他的頭說:“你如此蠻橫,難道是孟說嗎?”孟賁瞪大眼睛怒視,頭髮豎立,眼眶瞪裂,大喝一聲,頓時波濤洶湧。船上的人全在船身搖動下落入河中。孟賁奮力划槳,一去數丈,一會兒就渡河上岸,直接到了咸陽,來見秦武王。武王一試知其勇猛,也拜大官,與烏獲、任鄙一起被重用。 

秦武王在周朝太廟旁觀看九鼎,這九個寶鼎是禹王收取九州進獻的銅,各鑄成一鼎,記載其本州的山川人物,及貢品、賦稅、田地的數量,鼎足和鼎耳都有龍形花紋,又稱“九龍神鼎”,夏朝傳至商朝,為鎮國之重器(使國家安定的貴重器物),如九座小鐵山,不知重多少斤兩。 

秦武王遍覽了一回,讚嘆不已。鼎腹有荊、梁、雍、豫、徐、揚、青、兗、冀等九字分別,武王指雍字一鼎嘆曰:“此雍州,是秦國之鼎,我應當帶回咸陽啊!”接著問守鼎的官吏說:“此鼎曾有人能舉起嗎?”官吏回答:“自從有鼎以來,未曾移動,傳說每鼎有千鈞(三萬斤,一鈞為三十斤)之重,誰人能舉?”武王就問任鄙、孟賁說:“二位力氣大,能舉起此鼎嗎?”任鄙知道武王仗著力氣大而好勝心強,就說:“我的力氣只可勝任百鈞,此鼎重了十倍,我不能勝任。”孟賁伸出胳膊向前說:“我請求試試,如果舉不起來,請勿怪罪。”孟賁將鼎提起約離地半尺後放下,因用力過猛,眼珠迸出,眼眶流血。武王笑說:“你費了好大力氣!既然你能舉起此鼎,我難道不如你嗎?”任鄙勸諫說:“大王萬乘之軀,不可輕易嘗試。”武王不聽,任鄙拉著武王衣袖一再勸諫,武王說:“你自己做不到,就妒嫉我嗎?”任鄙不敢再說。武王想道:“孟賁只能舉起,我偏要行動幾步,才可夸勝。”就盡生平神力,舉起鼎離地半尺,剛要移步,不覺力盡失手,鼎落於地,正壓在武王右腳上,壓斷脛骨,捱至半夜而死。事後孟賁因舉鼎之罪被殺,誅滅家族;以任鄙能勸諫,任用為漢中太守。 

【說明】 

《東周列國志》為清代長篇小說,除《三國演義》外,此書是流傳最廣的歷史演義。起初明朝余邵魚編《列國志傳》,明末馮夢龍改編成《新列國志》,刪除明顯不符史實的傳說,並增添許多重要內容,清代蔡元放再修訂成《東周列國志》。《東周列國志》史學價值頗高,因為馮夢龍和蔡元放都認為歷史演義要忠於史實,蔡元放在《東周列國志.讀法》中說:“讀《列國志》,全要把作正史看,莫作小說一例看了。” 

有人說孟賁因勇而死,不如說秦武王和孟賁皆因爭強好勝而死,自己的爭鬥心、顯示心才是真正的致死之因。烏獲、任鄙雖也孔武有力,而烏獲年至八十餘歲,任鄙更因謙讓能守,被舉薦為漢中太守。有勇無謀並不足取,若能智勇雙全、才德兼備才值得讚許。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