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2年06月05日】
【原文】
cài yōng dào xǐ ,wèi guàn pī yún 。
蔡邕倒屣,衛瓘披雲。
ㄘㄞˋㄩㄥㄉㄠˋㄒㄧˇ,ㄨㄟˋㄍㄨㄢˋㄆㄧㄩㄣˊ。
蔡邕倒屣,衛瓘披雲。
【注釋】
(1)蔡邕:字伯喈,東漢末年陳留(今屬河南)人。博學多才,擅長辭章、數術、天文、音律、書法。漢獻帝時官拜左中郎將,亦稱“蔡中郎”。
(2)屣:鞋子。
(3)衛瓘:字伯玉,西晉安邑(今屬山西)人。為政清簡,官至太保。
(4)披:打開。
【語譯】
蔡邕急著迎接王粲而穿倒了鞋,衛瓘見到樂廣有如撥雲見日。
【人物故事】
據《三國志.王粲傳》,漢獻帝西遷,王粲也遷徙至長安,左中郎將蔡邕見到王粲而感到驚奇。當時蔡邕才學顯著,在朝廷地位尊貴,常有成隊的車馬停滿巷子,賓客滿座。聽到王粲在門外,蔡邕急忙出來迎接,鞋子都穿反了。王粲進了門,只見他年紀幼小,樣貌矮小,滿座的賓客都很驚訝。蔡邕說:“這位是王公(王暢,官至司空)的孫子,有傑出的才能,我不如他啊!我家的書籍文章,全都應該給他。”王粲曾經與人同行,讀起路邊碑文,那人問他:“你能背誦嗎?”王粲說:“能。”王粲背誦出來,一字不差。看人下圍棋,棋盤攪亂了,王粲幫忙還原。下棋的人不相信,用手帕蓋住棋盤,請他改在其它棋盤上重新擺放。兩相比較,一子也沒錯。他的記憶力就是如此超強。又生性善於計算,做算術大略都能邏輯完備。又善於作文,下筆即成,不必修改,當時人們常以為是預先構思好的;但是再專心深思,也不能比他更好了。
據《晉書.樂廣傳》,樂廣貧寒無依,寄居異地山陽,寒苦樸素中專心學業,無人知曉。樂廣生性淡泊儉約,有深遠的見識,慾望很少,與世無爭。尤其擅長論說,每次都能以簡要的言論分析事理,讓人充分領會,對於他所不知道的,就不發一語。裴楷曾邀樂廣共同談論,從晚上到天亮,對樂廣極為佩服推重,感嘆說:“這是我所不如的啊!”裴楷向賈充推薦樂廣,徵召為太尉屬官,又轉任太子舍人。尚書令衛瓘是朝廷中年高德劭的人,見到樂廣而感到驚奇,說:“往昔諸位賢者既已殞沒,常擔憂精妙的言論即將斷絕,如今居然又從你這兒聽聞此言了。”衛瓘命眾兒去拜訪樂廣,說:“這是人之水鏡(指識見清明),見到他的光潔明亮,好似揭開雲霧而見青天。”王衍自己就說:“我與人說話非常簡練周到,直到看見樂廣,便發覺自己的繁雜。”
【說明】
蔡邕當時頗具威望,卻對年紀幼小的王粲推崇倍至,自嘆不如。蔡邕有提拔後進的心胸,王粲的聰慧也著實了得,不論背誦、數理、文章都出類拔萃,《文心雕龍.才略》就稱讚王粲的詩賦為建安“七子之冠冕”。王粲的代表作品〈七哀詩〉:“出門無所見,白骨蔽平原。路有飢婦人,抱子棄草間。”真實呈現亂世的見聞,為東漢末年留下深刻的紀錄。
衛瓘當年已德高望重,卻賞識樂廣如人中水鏡,能洞悉事理,可見樂廣必有其過人之處。《晉書》記載樂廣:“每次離職,他遺留下來的德政總會被人們思念。凡是評論他人,一定先稱讚別人的長處,那麼那人的缺點就不言自明了。人有過失,先儘量寬恕,然後也就善惡自明了。”樂廣清心寡欲,思想純淨,心在物外,跳脫出來看人間事物自然就一目了然,如撥開雲霧得見光明。他沒有複雜的私心,說出的話帶有真理的力量,於是容易打動人心。他寬容大度,總是看別人好的地方,為人著想的心使人們經常思念他的德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