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十二文(5):梁亭竊灌 曾參誤耘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2年05月27日】

【原文】

liáng tíng qiè guàn ,zēng shēn wù yún 。

梁亭竊灌,曾參誤耘。

ㄌㄧㄤˊㄊㄧㄥˊㄑㄧㄝˋㄍㄨㄢˋ,ㄗㄥㄕㄣㄨˋㄩㄣˊ。

梁亭竊灌,曾參誤耘。

【注釋】

(1)梁亭:梁國的邊亭(邊地的亭)。戰國時在邊境設亭,以防禦敵人。秦漢時鄉以下每十裡一亭,掌管捕捉盜賊、留宿旅客等雜事。

(2)竊:私自。

(3)灌:澆水。

(4)曾參:字子輿,春秋時代魯國武城(今屬山東)人。二十四孝之一,相傳著有《大學》、《孝經》,後世尊為“宗聖”。

(5)耘:除草。

【語譯】

梁國邊亭的人暗中幫楚人灌瓜而使兩國友好,曾參耕耘誤斬瓜根而被父親杖打。

【人物故事】

據賈誼《新書.退讓》,梁國(戰國時代魏國遷都大梁,也稱梁國)大夫宋就,為邊境的縣令,就在與楚國相鄰的邊界。梁國和楚國邊亭都種瓜,各有方法。梁國邊亭的人辛勤灌溉,瓜長得好,楚國邊亭的人懶於澆灌,瓜長得差。楚國縣令當然因為梁國的瓜長得好,而譴責楚國邊亭的瓜太差。楚國邊亭的人厭惡梁國的瓜比自己的好,夜晚偷偷去攪壞梁國邊亭的瓜,被弄死或乾枯的都有。梁國邊亭的人發覺後,請求縣尉也讓他們偷偷去報復,攪壞楚亭的瓜。縣尉以此事請示,宋就說:“唉呀!這是什麼話呢!這是結怨惹禍的方式啊。唉呀!怎麼說得這麼過分呢!我教你務必每天傍晚派人過去,偷偷在晚上幫楚國邊亭好好灌溉他們的瓜,別讓他們知道。”於是,梁國邊亭的人每夜偷偷灌溉楚國邊亭的瓜。楚國邊亭的人早上巡行瓜園,就都已經澆灌過了。瓜長得一天比一天好,楚國邊亭的人覺得奇怪而仔細巡察,原來是梁國邊亭的人做的。楚國縣令聽聞此事大為高興,對楚王據實以告。楚王聽說後,感到羞愧但心裡不明白,告訴官吏說:“暗中察訪攪亂瓜園的人,真的沒有其它罪過嗎?”回報說是梁國人暗中退讓,於是楚王以重金酬謝梁王,請求與他結交。楚王時常述說梁王之事,認為他有誠信,梁楚兩國友好就是從宋就開始。有句話說:“轉敗而為功,因禍而為福。”老子說:“報怨以德。”正是說這件事啊!別人既然不好,怎麼值得效法呢?

據《孔子家語.六本》,曾參耕耘瓜田,失手斬斷瓜的根,父親曾晰大怒,拿起大杖打他的背,曾參仆倒在地,很久都不醒人事。甦醒後他愉快地爬起來,走到曾晰跟前說:“剛才我得罪了父親,父親用力教導我,沒有引起病痛吧?”曾參退回房間,彈琴高歌,想讓曾晰聽到,知道他身體強健。

孔子聽聞此事而發怒,告訴門下弟子說:“曾參來了別讓他進去。”曾參自認為沒錯,讓人去請示孔子。孔子說:“你沒聽說嗎?以前瞽瞍有個兒子叫做舜,舜侍奉瞽瞍,要使喚舜時不曾不在身邊;索求要殺他時,又未曾得逞。小棍棒就等待責罰,大木杖就逃走,所以瞽瞍不致犯下失於父道的罪過,而舜也不失孝道。如今曾參侍奉父親,拿自己的身體去等待父親的暴怒,被打得仆倒在地而不迴避,既己身死而陷父親於不義,哪個才是大不孝呢?你不是天子的人民嗎,殺天子之民,這個罪又該如何呢?”曾參聽了之後說:“曾參的罪太大了!”於是造訪孔子向他認錯。

【說明】

梁亭人聽從宋就的教誨,對楚亭人暗中退讓,助其澆瓜,一個小動作最終促使兩國友好,因禍得福。梁亭人當初若以牙還牙,必將兩敗俱傷,結怨更深,也是得不償失。退一步便能海闊天空,放下仇怨,以德報怨,確實是值得效法的善解冤怨之法。

曾參生性至孝,但孝道並非盲目順從,孔子之言讓他明白了自己的過失。其實天下父母心,都疼愛自己的子女,若暴怒之下失手打死兒子,不僅父親傷心悔恨,更增添為父的罪過。故《弟子規》有言:“親有過,諫使更。怡吾色,柔吾聲。諫不入,悅復諫。”能有力地勸導,又不至於頂撞父母,也是需要智慧的。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