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虧得福

翔龍


【正見網2011年10月30日】

在以農耕為業的時代土地便代表著財富,也常有因土地而出現的糾紛發生,人們哪能想到農民會因舍地而得到福報呢?

在南北朝時期,黃梅有一位娃宛的農民在一年春季備耕期間在自家稻田發現了了一個無主的新墳,出於對死者的敬畏,這位農人不僅悄然地接納了它,而且在耕田時還為它多留了一犁土。

農人這一個善舉很快就得到了回報,世代為農的宛家在其孫輩竟出了個在省城會考中名列榜首的秀才,這乃是黃梅有史以來破天荒的事情。為此,黃梅縣令不僅親自出衙相迎還讓秀才騎馬掛花繞縣城一週以示表彰。

其實,這位宛秀才平時學習並不出眾,在省城會考中所以能出眾完全是因為在考試遇到疑難問題時有高人幫忙。有一位自稱劉一雷的出現在宛秀才當晚的夢中,並告知:“因為你們宛家有恩於我,才會有今日暗中指點之舉。”宛秀才的父親說:“我們宛家祖祖輩輩都沒有與姓劉的人家打過什麼交道,更不存在什麼恩恩怨怨。” 宛秀才的母親說:“這‘劉一雷’該不會是耕田時的那個‘留一犁’吧?”真是一句話點醒夢中人,宛秀才恍然大悟,為了感謝“留一犁”暗中相助宛家又重修了那座孤墳。

多少年後,人們在這座墓裡發現了隨葬竹簡才知道墓主原來是大名鼎鼎的鮑參軍。這鮑參軍就是南北朝時的文學家鮑照〔公元414―466年),曾任秣陵令、中書舍人等職,後成為臨海王劉子頊的前軍參軍,因子頊起兵時兵敗黃梅時,鮑照也被亂兵所殺,屍骨不得還鄉而葬於黃梅。出身貧微,其詩歌風格俊逸,著有《鮑參軍集》,對後來的李白、岑參等頗有影響。有鮑參軍這樣的高人在幕後指點宛秀才豈有不名懸榜首之理?
 
據說在宛秀才之前,黃梅差一點出了一位姓石的真龍天子,在即將出世時因被人“破法”而功敗垂成。在此之後,有一位叫“帥猴兒”的漁民之子在京城考中了探花。於是,在黃梅不僅有了一首“石盤龍,碗(宛)插花,帥猴兒,中探花”的民謠,還有了“賣田而不賣墳地”的習俗。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