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文精選今譯:清官形像,躍然紙上!

鄭重


【正見網2013年04月30日】

【原文】  

戎自華州刺史徙觀察使。將去,民擁留於道,不得行,乃止傳舍。民至,成欲脫其靴以留遺愛。時詔使尚在,民泣詣使,請白天子,求戎還。使許諾,戎呵止之。眾曰:“留公而天子怒,不過斬吾二三老人,則公不去矣。”戎乃乘夜單騎亡去。民追不及,乃止。

——《唐書•崔戎傳》  

【注釋】

戎:崔戎,字可大,唐朝人,憲宗時做過觀察史。  徙:調任,調職。傳舍:驛站。   詔使:傳達皇帝詔書的使臣。    白:告訴。

【今譯】

崔戎自華州刺史調任觀察使。將要離開華州前往就職,老百姓簇擁著,在道路上集體挽留。

崔戎不能夠前行,便在驛站停下來。老百姓趕到後,都想脫下他穿的靴子,留作紀念。當時,傳達皇帝詔書的使臣還在,老百姓哭泣著拜求使臣,請他告訴皇上,要求崔戎還任華州刺史,使臣答應了。崔戎呵斥並阻止他們。大家說:“把您挽留下來而使皇上憤怒,不過殺掉我們兩三個老人,那麼您就不會離去了。”

崔戎便趁著囂夜裡,一個人騎馬逃去。老百姓追趕不上他,才停了下來。

【附言】

故事裡的崔戎,是一位清官良吏的形像。崔戎要離職他任,受到了華州百姓的集體挽留,說明他為當地人民做了好事,受到了當地人民的愛戴,而挽留又是極其誠懇的,又說明了崔戎受愛戴的程度之深,是百姓眼裡的清官。

崔戎受到誠摯的挽留,內心不會不受感動,但作為一名官吏,他不能不聽皇帝的命令,所以只好找機會偷偷地溜走就任,可見他又是皇帝眼裡的良吏。

這個故事,並沒有講崔戎為老百姓做了多少好事,也沒有講崔戎是如何地聽命於皇帝,但通過挽留和偷偷溜走兩個情節,就已成功地塑造了崔戎的清官良吏形像。可謂要言不繁,一以當十之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