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善獲福實錄:母親的遠見(數文)

默安


【正見網2013年07月23日】

忠厚傳家久

楊博,明朝人,嘉靖年間,他的父親在淮揚經商,有一位從關中來的鹽商,將銀錢寄放在楊家,計有千金。那位鹽商離開以後,竟一去不返。楊公(楊博的父親)便將金錢埋在花盆裡,上面種植花卉,並派人到關中尋找。

後來找到了鹽商家,不料鹽商已經去世,家中只有一個兒子。楊公便邀請鹽商的兒子,到楊家來,指著花盆說:“這裡有你父親寄存的金錢,現在就交還給你吧!”

鹽商的兒子不敢收取。楊公說:“這是你家的財物,何必推辭呢?”於是說出原由。鹽商的兒子非常感動,千恩萬謝,攜帶金錢回去了。
    
後來,楊公生了楊博,自幼聰明好學,官至吏部尚書;楊博的兒子楊俊民,也官至戶部尚書。

(出自《歷史感應統紀》)

黃雀銜環

楊震的父親楊寶,九歲那年,從華陰山北麓經過,看見一隻黃雀,被貓頭鷹抓傷,跌落樹下後,又被一群螞蟻團團圍住,動彈不得,十分痛苦。楊寶小心地將黃雀捧回家,養在籠中,用黃花餵它,悉心照料。 三個月後,黃雀傷愈,楊寶放它飛走了。
 
一天夜裡,有個黃衣童子,來向楊寶跪拜,說:“我是西王母的使者,感謝公子相救。這四枚白玉環,不成敬意。祈願你的子孫,像這玉環一般潔白,位居三公。”(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朝中顯赫的官職)
    
後來,楊寶生楊震,楊震生楊賜,楊賜生楊彪,四世三公,果應其言。

(出自晉代干寶《搜神記》)

好生之德,廣獲福祉

蕭遙欣,南齊時代的曲江人,他學問淵博,仁慈愛物。在七歲那年,出遊郊外,看見一群小兒,正在用彈弓打鳥。蕭遙欣心中不忍,便勸解道:“遊戲有多種,為何要玩這種殺生害命的遊戲呢?鳥兒自由地在空中飛翔,於人有何妨礙?”眾小兒聽後,被他的話所感動,都收起了彈弓。
    
齊明帝蕭鸞,入宮輔佐宣帝時,蕭遙欣也參預政務,凡他所舉薦的人,都有賢才。所以,人們都更加敬重蕭遙欣。蕭遙欣去世後,皇上給他賜諡號為康公。
    
蕭遙欣的兒子蕭畿,天資聰穎,十歲就善作文章,家中兄弟十人,彼此和睦,互相謙讓,為世人所稱羨。沈約見了蕭畿的文章,稱嘆說:“康公有這樣才智出眾的兒子,都是他生平積善的緣故啊。”
    
蕭畿官至尚書左丞,晚年專志佛教。蕭畿的兒子蕭清,也很有文才,擔任永康令。

(出自《齊宗室傳》)

母親的遠見

李景讓,唐朝人,事母至孝,敬宗初年,官任淮南節度史,宣宗時官至太子少保,一生成就,得力於母親的教導。
    
母親鄭氏光明磊落,識見高遠,早年喪夫,家貧子幼,獨自承擔養育三個兒子的重擔。
    
有一次,她家宅後的圍牆,因下雨坍塌,發現裡面埋藏了許多銀兩,鄭氏焚香禱告說:“我聽說:‘無勞而獲,身之災也。’上天定是因為先夫在世時積善餘慶,垂憫我家貧困,特賜這些錢財。我只願孩子們學問有成;但這些財物,我不敢動用。”於是將銀兩,依舊掩埋於原處。
    
皇天不負有心人,鄭氏後來果然如願以償,三個兒子景讓、景溫、景莊都進士及第。
    
鄭氏教子極嚴,景讓兄弟三人直到年老,犯錯時,還要挨受鞭打,事情過去了,又歡喜如初。
    
李景讓擔任浙西觀察使時,曾因一時震怒,將一位牙將杖殺,將士們憤憤不平,意圖兵變。母親鄭氏,在大眾面前斥責兒子李景讓說:“你擅自使用刑罰,豈只上負天子,也會使老母含羞!”說罷舉起鞭子就要抽打。將士們看到這種情景,都感動涕泣,上前勸止,代為謝罪。軍心就此安定。

(出自《烈女傳》及《資治通鑑》)

包憑發心

包憑,嘉興人,父親是池陽太守,這位太守生了七個兒子,包憑最小。
    
明朝萬曆年間,包憑東遊到泖湖,見到一座寺院破舊不堪,觀音菩薩像,被暴露在日曬雨淋中,即將囊中十金,全數贈給寺院修繕屋頂,又從行李中,取出七件新衣服,捐獻給寺院,披在聖像身上,以免日曬雨淋。僕人捨不得,勸阻他。他說:“但得聖像無恙!我赤著身子,又有何妨?”
    
僧人含淚嘆道:“施捨財物,猶非難事;只此發心,如何易得?”
    
寺院修好後,包憑扶著老父同游,夜宿寺中。當晚,包憑夢到有人前來答謝,並告訴他:“將來你的子孫,一定會有出息!”
    
果然,包憑的兒子包汴,孫子包檉芳,都科考登第。

(出自《鞭心錄》及《近代果報見聞錄》)

救人的“傻瓜”,後代昌隆

楊榮,明朝建安(福建建寧)人,祖上世代以擺渡為生。
    
在他曾祖父的時代,曾經發過洪水,居民的家庭被沖毀了,許多災民,隨著洪水漂流而下。
    
別的船家,總是爭相撈取貨物,只有楊榮的曾祖父和祖父,只顧救人,不撈取一件貨物。人們都嘲笑他們是傻瓜。
    
到了楊榮的父親出生的時候,家裡漸漸富裕起來。後來生了楊榮,年輕時就中舉進士,官至大學士;楊榮的曾孫楊旦,官至兩廣總督、吏部尚書。

(出自《明史•楊榮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