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一先(13):羽救鉅鹿 准策澶淵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4年01月03日】

【原文】

yǔ jiù jù lù , zhǔn cè chán yuān 。

羽救鉅鹿,准策澶淵。

ㄩˇ ㄐㄧㄡˋ ㄐㄩˋ ㄌㄨˋ , ㄓㄨㄣˇ ㄘㄜˋ ㄔㄢˊ ㄩㄢ 。

羽救鉅鹿,准策澶淵。

【注釋】

(1) 羽:項籍,字羽,人稱項羽。下相(今江蘇宿遷市南郊)人,其先祖世世為楚將,封於項,故姓項氏。項羽之叔父乃項梁,祖父即楚將項燕,為秦將王翦所殺。項羽長八尺余,力能扛鼎。隨項梁起義時才二十四歲。

(2) 鉅鹿:古郡名,在今河北平鄉西南。戰國時為趙國所有,秦王政二十五年滅趙國,得鉅鹿郡。

(3) 准:寇準,字平仲,華州下邽(今陝西渭南)人。少年富貴,豪邁嗜酒,生活奢侈,常夜宴家中,不點油燈,以燭照明,通宵達旦。十九歲中進士,多次直言進諫,漸為宋太宗重用。宋真宗景德元年任宰相,冬,契丹南下犯宋,寇準力主真宗親征,反對南遷,促成其後的澶淵之盟。

(4) 策:當動詞,本義為用馬鞭驅趕,進而有督促、策劃的意思。

(5) 澶淵:澶州又名澶淵。澶淵之盟,指北宋與契丹(遼國)之間訂立的和約。

【語譯】

項羽破釜沉舟,救趙王於鉅鹿;寇準促君親征,訂和約於澶淵。

【人物故事】

據《史記.項羽本紀》載,秦二世元年七月,陳涉等率先起義抗秦,於是,被秦併吞的六國諸侯也紛紛響應。項梁聽取范增建議,在民間找到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立為楚王,仍號楚懷王,都盱台。項梁則自號為武信君。過了幾個月,項梁先在東阿,後在濮陽之東大敗秦軍,秦軍被召回濮陽。由於幾次大破秦軍,項梁態度就輕忽驕慢起來。宋義勸諫,不聽,後來果真被秦將章邯打敗,死了。章邯破項梁軍後,渡過黃河擊趙,破趙。這時趙王歇、趙將陳余、趙相張耳都逃進鉅鹿城裡。章邯派王離、涉閒包圍鉅鹿城,自己領兵在南邊築通道負責運輸軍糧。

項梁兵敗身亡,楚懷王大為驚恐,離開盱台跑到彭城,召來宋義一起策劃軍國大事,以宋義為上將軍,項羽為次將,范增為末將,要他們去救趙。宋義統領諸將,行軍到安陽,滯留了四十六天。項羽認為楚軍應該趕快渡河,與趙軍裡外夾攻,秦軍必敗。可是宋義說,運籌帷幄項羽不如他,因而下令凡強硬不聽使喚的一律問斬。這天宋義派兒子宋襄去齊為相,親自送到無鹽,還舉行盛大酒會。時逢天寒大雨,楚軍缺糧,兵士又凍又餓。項羽對宋義的作為頗不以為然,認為楚軍剛被打敗,楚王坐不安席,楚國安危全繫於此了,宋義不體恤士兵,滯留不前,還徇私為己。

第二天一早,項羽就直入宋義帳中,斬下宋義人頭,出來宣布說,宋義與齊共謀反楚,因此楚王暗令殺了宋義。那時,部將們因害怕不敢抗拒,都說:“是項將軍家最先立楚王的,現在將軍殺的是叛臣。”就這樣,大家共立項羽為假上將軍。項羽派人到齊國追殺了宋襄,然後派桓楚向楚王復命。楚王就順勢給項羽當上將軍,當陽君、蒲將軍歸在項羽之下。項羽殺了宋義,威震楚國,名聞諸侯。

項羽派當陽君、蒲將軍帥兵兩萬,渡黃河北上去救援鉅鹿。戰況稍有好轉,趙將陳余又請求增加兵力,於是項羽帶領全軍過河,渡河後將所有船隻鑿沉,炊具毀壞,屋舍燒光,只讓帶三日糧草,以示必死無回的決心。一到鉅鹿,就將秦將王離圍住,交戰九次,斷絕秦軍運糧通道,大破秦軍,殺秦將蘇角,活捉王離,涉閒堅決不降,自焚而死。那時楚兵真是勇冠各諸侯軍。當時諸侯軍救鉅鹿來的有十多營,但都不敢與秦軍交鋒。等到楚軍攻秦,諸侯將領都在自己軍營的高牆上觀看。楚國戰士無不以一當十,呼聲動天,諸侯軍人人恐懼。

項羽大破秦軍後,召見各路諸侯將領,諸侯將領進入楚軍軍門時全都以膝爬行,不敢仰視項羽。項羽自此成為諸侯的上將軍,諸侯們都歸屬他了。秦將章邯進退無路,率二十萬軍請降,秦軍主力遂告覆滅。

據《宋史》記,宋真宗即位,早就想任寇準為相,但擔心寇準剛強正直難以獨任,所以讓他在畢士安之下,兩人一起當宰相。這時候,契丹時不時的來小小侵犯一下。寇準馬上請求訓練軍隊,安排將領,守住險要,以防入侵。這一年冬天,契丹果真大舉入侵,告急的軍書一夕五至。寇準猶飲酒談笑自如。第二天,同僚們稟報皇上,皇上大為驚恐,問寇準。寇準說:“陛下要了結此事,五天就夠了。”他請皇上親自到澶州督戰。同僚都很害怕,主張向南退,被寇準制止,下令等候皇上起駕。皇上畏難,不願去澶州,轉身就想進去,寇準說:“陛下這一進去,臣就見不著了。大事就完了,請別走,出征去吧!”皇上召問群臣策略。這時契丹更加逼近京城了,大臣們有建議遷到金陵的,有建議搬到蜀地的。皇上又問寇準。寇準說:“陛下神武,將相協和,如若大駕親征,賊寇自當逃走。要不,出奇制勝,堅守城池,讓敵軍疲憊,我方也有勝算啊。為甚麼要拋棄宗廟,去遙遠的南方,那會造成人心崩潰,反讓賊人更加深入我方,到時還能保住天下嗎?”一意堅請皇上到澶州去。

皇上到南城,契丹氣勢正盛,眾官就請皇上停止前進,先看看情勢再說。寇準堅請說:“陛下不過河,人心會更動搖,不能鎮懾敵方的氣焰,就不能以威勢取勝。再說有王超帶領勁旅把守高處,李繼隆、石保吉牽制敵軍的左右兩側,四方來援的兵力日增,為何遲疑不進呢?”大家還是非常害怕,只有寇準力排眾議,皇上還是猶疑不決。這時寇準私下徵得太尉高瓊的支持,寇準就高聲說:“陛下不相信我的話,何不問問高瓊那些人呢?”高瓊就抬頭說:“寇準說的是!”寇準說:“機不可失,趕快起駕吧!”高瓊就指揮衛兵駕御皇上的車輦渡河,到北城門樓上防守。遠近的將士們一看見皇帝的黃羅傘蓋都跳躍歡呼,聲聞數十裡。這意外的場面讓契丹錯愕得目目相視,戰陣都不能成列。

真宗把軍事交由寇準全權處理,寇準奉旨,號令嚴明,士兵都很歡喜。敵軍數千騎仗恃打贏就迫近城下,寇準以聖旨下令出擊,殺了大半敵軍,敵軍退走。皇上就先回行宮,留寇準在北城樓上,卻叫人監看寇準做些什麼。回報說寇準跟楊億又喝酒又下棋,又唱又笑又叫的。皇帝高興地說:“寇準都這樣了,我還有什麼好擔憂的?”這樣僵持十多天後,敵軍統帥撻覽出來督戰,這時守著床子弩的威虎軍頭張瑰就發動機關,大箭一射,中撻覽額頭,撻覽就死了。

撻覽一死,遼國就暗中來信請和。寇準不答應,對方的請和就更堅決。皇上就要答應了,寇準想叫遼方稱臣,並獻出幽州之地。但皇上厭惡戰爭,只想不斷地籠絡示好。這時有人就中傷寇準,說他喜歡靠爭戰去得到自己想要的,寇準不得已只好答應使者請和。真宗派曹利用到對方軍中,商議以後歲幣要送多少給遼國,並說只要一百萬以下都可答應。寇準叫來曹利用,對他說:“雖然皇上有令,你答應遼國的歲幣不可超過三十萬,超過三十萬,我砍你頭!”曹利用後來真的以三十萬達成合約回來。河北的戰爭能停止,是寇準的功勞。

【說明】

史上立大業者多能懷大志而拘小節,借鑑前人智慧,虛心請益,兼聽異議,匯聚他人所長,以竟其功。項羽每身先士卒,憑其神勇所向披靡。三年間,率五諸侯滅秦朝,分天下、封王侯,自號“霸王”。因功高自恃,五年後敗給以策略取勝的劉邦,自刎於烏江。

宋太宗、真宗皆欲重用寇準,然而寇準個性剛直頗成顧忌。有一次,寇準在太宗面前力爭曲直不止,太宗非常不悅,嘆著氣說:“鼠雀尚知人意,況人乎?”於是把寇準貶到鄧州。寇準的剛直可見一斑。君怯臣強,勢必威逼主上,若懂得適度退讓,再伺機進言,就不致被貶他方,一旦離開京城,要面見直陳豈不更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