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 一先(11):元龍湖海 司馬山川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3年12月31日】

【原文】

yuán lóng hú hǎi , sī mǎ shān chuān 。

元龍湖海 , 司馬山川 。

ㄩㄢˊ ㄌㄨㄥˊ ㄏㄨˊ ㄏㄞˇ ,ㄙ ㄇㄚˇ ㄕㄢ ㄔㄨㄢ 。

元龍湖海 , 司馬山川 。

【注釋】

(1) 元龍:陳登,字元龍,東漢下邳(今江蘇)人。博覽群書,深謀大略,有治世之才,曹操以其為廣陵太守作為對付呂布之用。陳登就任廣陵,明察功過,細心賞罰,深得民望。後因夾擊呂布有功,封為伏波將軍。因食用生魚片,最後死於寄生蟲病,年僅三十九歲。

(2) 司馬:司馬遷,字子長,西漢左馮翊夏陽(今陝西韓城)人,其所著《史記》上自黃帝,下至漢武帝元狩元年,共三千多年歷史,凡一百三十篇,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對後世的史學及文學影響深遠。後世尊稱司馬遷為“太史公”。

【語譯】

陳元龍豪氣縱橫,文才武略表天下;司馬遷胸懷壯闊,忍辱發憤作《史記》。

【人物故事】

《三國志 魏書》卷七 記載,曾為呂布帳下謀士的許汜,在呂布敗亡後,前往荊州投靠荊州牧劉表。有一次,許汜、劉備與劉表坐在一塊兒,劉表和劉備談論起天下人,許汜說:“陳元龍是湖海之士,那種豪氣一點沒變。”劉備問劉表說:“許先生的說法對或錯?”劉表說:“要說他錯嘛,他可是個有德之士,應該不會說假話;要說他對嘛,元龍的名望在全天下可是很有份量的。”劉備問許汜:“先生說元龍豪氣,難道有什麼事讓您這麼說?”許汜說:“之前動亂中,我經下邳,跟元龍會過面。他不看重客人,好久都不跟我說話,自己坐上大床休息,讓我坐下床。”劉備說:“您有國士的美名,如今天下大亂,帝主流離失所,期望您憂國忘家,有救世濟民的心,然而您老是關心田地房產的事,說話沒值得採用的內容,這是元龍避開你的原因,為甚麼他非得跟您說話?換做是我,我自上百尺高樓去休息,讓您坐地,還不僅是上床與下床的差別呢!”於是劉備說:“像元龍這樣文才、武略、膽量、意志兼具的人,恐怕得在古代才有,現代哪能輕易找到一個跟他相比的人呢!”

據《史記.太史公自序》載,司馬遷的先祖曾是顓頊的天官,其父司馬談是武帝時的太史令。司馬談死後三年,司馬遷承襲太史令之職,主掌天文曆象。上任後即參與曆法的修訂,將秦朝以十月為歲首的“顓頊歷”,改為以正月為歲首的“太初曆”,是為中國農業社會遵循二千年曆法的基礎。

其後,司馬遷潛心致力於編修通史,將眾多典籍資料、文史紀錄、采自各地的傳說,羅列匯整、布局架構,按時間先後、以人為主,別為“本紀”、“世家”、“書”、“表”、“列傳”五種體例,以史家嚴謹的筆法,完成一部跨越三千年,囊括政治、經濟、軍事、法學、醫學、天文、地理、水利、哲學、歷史、文學多方面內容的鉅著---《史記》。

司馬遷十歲就學誦古文書經,二十歲從長安開始,遊歷南北名山大川。親自探看古人遺蹟,親筆收錄各地有關傳說。其足跡,北至現今山東一帶,南達湖北、湖南。遊歷歸來後,跟當時經學家董仲舒學《春秋公羊傳》,從中對史筆的褒貶建立了明確的道德標準。二十五歲出仕郎中,奉命出使巴蜀以南,遠達今日的四川、雲南。由於身歷其境,史料更為充實。出使歸來,他承諾父親遺願,必效法古代史官秉筆直書的風骨,將一貫的歷史編寫下來。

中年的司馬遷,由於挺身為屢退匈奴,最後卻投降匈奴的李陵說公道話,被處死刑。當時史書未竟,宏願未了,足以抵死的鉅額罰金又無力繳納,為了活下來達成心願,惟有選擇宮刑一途。刑後三年,他隱忍恥辱,接受“中書令”的新職務,當一名宦官,在內廷幫皇帝整理書房,管理宮內文庫檔案。由於中書令一職利於接觸宮廷人物、文獻典籍、皇家藏書與秘笈,又大大壯實了寫作史書的根源。完成著作之後,司馬遷深知其著述將不為當朝所容,無法行於世間,為防一生心血遭到銷毀,特做了備份,死後多年才由外孫揚惲公諸於世。

【說明】

許汜說:“陳元龍湖海之士,豪氣不除。”其實並非好話,話裡是說,陳登簡直是個江湖莽夫,自大驕狂無禮;劉備卻藉此道出一番品評來。陳登狀似狂傲,自據大床,閉口不言,在劉備眼裡已經是對許汜客氣了。

司馬遷胸懷大志,發憤撰寫史籍,意欲寓褒貶於書中,成就一家之言。豈料身遭無妄之災,承受刑辱,終其一生,莫不以此為有辱先人的最大醜行而錐心自責。然而,為了卻父親遺志並實現一己宏願,含苦忍辱,埋首著述。灌注畢生心血所造就的《史記》成為中國史書的典範,永垂不朽。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