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一先(5):叔武守國 李牧備邊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3年12月20日】

【原文】

shū wǔ shǒu guo , lǐ mù bèi biān 。

叔武守國 , 李牧備邊 。

ㄕㄨˊ ㄨˇ ㄕㄡˇ ㄍㄨㄛˊ , ㄌㄧˇ ㄇㄨˋ ㄅㄟˋ ㄅㄧㄢ 。

叔武守國 , 李牧備邊 。

【注釋】

(1) 叔武:春秋時期衛國成公之弟。晉文公攻衛,衛成公出奔,將國政託付其弟叔武,叔武為兄守國,事後成公得以歸國;叔武出迎,竟遭射殺。
(2) 李牧:戰國時趙國將領,為趙國鎮守北疆,作戰未嘗失利。趙國的李牧與廉頗,秦國的白起與王翦並列為戰國四大名將。
(3) 備邊:守邊。防守邊境。

【語譯】

忠誠守國的叔武被衛君殺害,成功守邊的李牧被趙王撤換。

【人物故事】

根據《春秋經》及《左氏傳》之記載,晉國公子重耳在成為國君之前,流浪在諸侯國間長達十九年。期間,有的國君待他以禮,有的給予饋贈,有的不加理會,甚者輕佻無禮。重耳之所以能歸國即位成為晉文公,是仰仗秦穆公的鼎力相助。

魯僖公二十八年(周襄王十九年)春,晉文公打算侵略曹國並攻打衛國。入侵曹國要先經過衛國,晉文公先向衛國借道,衛成公知道晉文公不懷好意,堅持不肯,想和南方大國楚國結盟以對抗晉國,但衛國人不答應,為了取悅晉文公,還逼衛成公離開都城去襄牛住。

晉文公借道不成,就繞過衛國去攻曹,將曹共公抓起來交給宋國看管。楚國想救曹、衛。到了衛國的城濮,卻被晉、齊、宋、秦四國盟軍打敗。楚國戰敗,衛成公更加驚恐,把國家推給弟弟叔武,命大夫元咺陪著叔武,參加在踐土舉行的戰後盟會,自己帶著寧武子急急朝楚國逃去。

在盟會上,周天子策命晉文公為諸侯之長,晉文公欲立叔武為衛君。狡猾的衛公子歂犬,趁機對元咺說,那就擁立叔武為君,元咺為相,被元咺拒絕。而叔武則懇請晉文公原諒其兄,請求讓兄長回國復位。歂犬討好不成,擔心成公復位後對己不利,就去向成公說,元咺扶立叔武為君,叔武已經篡位。衛成公就將隨行的元角殺了。

元咺知道兒子元角被殺,卻繼續執行成公的託付,陪侍叔武回到國都,兩人繼續替成公守國。後來成公得知獲准復位,特地比約期提早返抵國門。由歂犬當前導,先行入宮。當時叔武正在洗頭,聽說哥哥回來了,歡喜得握著一頭濕發跑出來迎接,卻迎面被歂犬一箭射死。成公知道叔武是無罪的,把叔武抱在腿上大哭,歂犬見狀,趕緊向外逃走,成公下令把他殺了。

叔武死了,元咺立刻逃出衛國,奔向晉國,控訴衛君殺害代他守國的同母弟。於是衛國君臣雙方對訟。衛成公派出寧武子、針莊子、士榮三人與元咺辯論,兩邊面爭曲直。結果衛成公敗訴,士榮被殺,針莊子受刖刑,僅寧武子獲釋,衛成公被送到京師(周天子所在)幽禁。元咺於是重返衛國,立公子瑕為君。

李牧乃鎮守趙北的良將,據《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所記,李牧常駐守代地的雁門以防備匈奴。

他能斟酌當地情況,靈活訂出合宜的措施,安置一些小官來做事,將當地經商的稅收,作為養兵費用。李牧每天總要撲殺幾頭牛犒賞戰士;訓練騎馬射箭;嚴禁邊防報警的煙火;派出很多間諜潛伏敵方,秘密觀察敵情、探取情報;對參與的士兵加以厚待。

李牧約束士兵說:“如果匈奴過來打劫,就快快退入堡壘,有誰敢抓捕匈奴,一律問斬。”於是每當匈奴過來偷、搶,大家就迅速退回城堡,不敢交戰。這樣做了幾年,也沒損失什麼,只讓匈奴認為李牧膽小。就連守邊的趙國士兵也認為李牧是個膽小的將領。

趙王責怪李牧,李牧作法依然如故,趙王氣得把他召回,讓別的將領取代他。此後一年多,匈奴一出現就出去打,結果戰敗多,傷亡也多,最後,邊境上連打獵的地方都沒有,牲口也沒法養。趙王只好再度召請李牧,李牧閉門不出,堅稱有病在身,趙王一再勉強他,非得讓他去帶兵。李牧說:“大王非得用臣,臣帶兵方法維持原樣,臣才敢接受。”趙王准了。

李牧到任後,跟以前一樣約束士兵。匈奴幾年裡什麼也沒搶到,但他們始終認定李牧是膽怯的。邊防上的士兵,每天得到賞賜卻無用武之地,都希望能跟匈奴決一死戰。這時,李牧從兵車中選出一千三百乘,精挑戰馬一萬三千匹,能破敵擒將的勇士五萬名,能拉滿弓的射手十萬人,勒令全部演練作戰,所有牲口也全部外放遊牧,人民滿山遍野。

匈奴先是小規模的來犯,李牧佯裝不敵,故意讓幾千人被匈奴擄去。單于聽到消息就大舉入寇。李牧預先布好多個奇陣,大範圍的從兩側包夾匈奴,擊潰單于大軍,消滅匈奴十多萬騎兵,還滅了代地北方的襜襤國,打敗東胡族,收服林胡族,打得單于大敗而逃。此後十餘年,匈奴再不敢接近趙國邊城。

趙悼襄王即位,撤換廉頗,廉頗逃到魏國後,李牧受到重用,他東破燕軍,西敗秦軍,屢建軍功,受封為武安君。之後三年,李牧又西破秦軍,南拒魏、韓。

趙悼襄王在位九年卒,子趙王遷(幽繆王)繼立。七年後,秦派大將王翦攻趙,同時暗中重賄趙王寵臣郭開金,說李牧欲造反。趙王中了反間計,就派趙蔥及顏聚去取代李牧,李牧不受命。趙王教人伺機抓住李牧把他殺了。

李牧死後三個月,王翦大破趙軍,殺趙蔥、擄趙王及顏聚,趙國便亡了。

【說明】

春秋的叔武、戰國的李牧,皆是值得倚重的能者,卻同樣被讒言、疑心所害。用而疑之,錯殺忠良,是國君不智,是社稷無法彌補的損失。而晉文公對過去的遭遇怨恨難消,基於報復,發動戰爭,釀成衛國兄殺弟、臣告君的悲劇。晉文公若能記取流亡中所得到的救助之恩,又豈會遺忘為他割股療飢的介之推?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