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宰相的全部家產:一畝地!(數文)

慧勉


【正見網2014年08月17日】

一、兒命天早定,還願敬河神

宋朝時代,有個大學士叫蔡襄(大學士:優待禮遇大臣的官銜)。早年,還在母親懷他時,有一天,他母親挺著大肚子,坐船過洛陽江,江面上忽然起了大風,船隻眼看馬上就要翻到江裡去。就在這危急的關頭,忽然聽得天空裡,有個聲音說:“可別傷了蔡學士啊!”驟然間,便風平浪靜下來。船上的眾人,在驚魂平定後,大家相互問詢,這船上只有蔡襄的母親是姓蔡的,蔡襄母親便發了一個願,說:“倘若日後,我生下來的是個男孩,將來果然做了學士,我就一定會在這個江面上,造一座大橋,去濟渡這些來往的人。”

後來,她果然生了個男孩,就是蔡襄,而蔡襄後來,也果然中了狀元,到泉州地方做了官。蔡母催促蔡襄,造橋還願。造這座橋,可真是不容易,經過許多艱難困頓,才終於造成了這座“萬安橋”。

洛陽江沒有渡橋,只能靠划船渡江,每次風浪大起時,都會溺死許多百姓。據說蔡襄造橋時,江水水深莫測,潮汐頻繁,不能施工。但他還願心切,便寫了一篇文章,祈求天帝和河神,允許修橋,文章發於肺腑,真情激切。焚化祭江後,終於感動了天帝、河神,潮汐竟有八天沒來,才得以立石築堤,造好了這座“萬安橋”。

二、伍子胥祭拜浣紗女

周朝時代,楚國有個大夫名叫伍員(即伍子胥),被追兵逼逃到了溧水河邊,看見河邊有個浣紗女,手裡提著一籃飯食和蔬菜。伍員正飢腸轆轆,也顧不得古代男女授受不親的告誡了,就向浣紗女討飯吃,這善良的女子,便把飯送給他吃了。吃完後,伍員又對浣紗女說:“假使有追兵到來,請你千萬不要告訴他們說我到過這裡。”

浣紗女子答應了。可是伍員不放心,又接連著叮囑了一遍;還是不放心,又叮囑了一遍。一共說了三遍。

浣紗女生氣了,說:“我是一個女子,把飯給男子吃,已經是不合禮儀了。又為了這麼小一件事,被你叮囑了三遍,這是你懷疑我沒有信用。我既然沒有禮,又沒有信義,那活在世上,還有啥意義?現在我用死,來讓你放心好了。”說完,乾脆就跳到溧水,淹死了。

伍員要救她,可是已經來不及了,他只好遺憾萬分地繼續逃往到了吳國。

後來,伍員在吳國東山再起,又殺回了楚國,便拿了一千兩金子投到了溧水,哀哀痛哭,虔誠祭拜了一場,算是報答那位性格剛烈、特別重信義的、善良的浣紗女。

三、要盡職盡責,不尸位素餐

唐朝的李綱,屢次進諫太子,太子卻照舊我行我素,把李綱的話當作耳邊風。李綱於是向唐高祖請求告老還鄉去。高祖聽了,就批評李綱:“之前,你可以做反賊潘仁的長史(長史:總管幕府、府內事務的官員),如今,你做了我的尚書(尚書:掌管章奏文書的官),怎麼倒鬧著要走呢?”

李綱說:“潘仁雖說是反賊,但是,他對正確的勸諫,是一定會聽的。做了他的長史,我盡心盡力,問心無愧;陛下創下基業,是位明主,我所說的諫言,卻如石沉大海。我進諫太子,結果也是一樣。我哪裡敢再呆在這裡,玷污了‘尚書’這個稱呼呢?”

唐高祖深思了一會兒,說:“你是個正直的忠臣,用你輔助太子,我才能完全放心。”聽了高祖這麼說,李綱才勉強繼續留了下來。

李綱做潘仁的長史,盡心盡力,問心無愧,所以並不感到羞恥;做了唐高祖的尚書,精忠報國,卻諫而不納,痛感玷污‘尚書’稱呼,所以不惜用辭職作為最後也是最高的代價進諫,可見他為人的正直。唐高祖曾經考察群臣,評價李綱是最好的臣子。如果不是這樣,唐初的時候,人才濟濟,怎麼卻只有李綱被認為最盡忠盡職呢?

李綱做了尚書,就不願玷污了‘尚書’這個稱呼。同理,我們每個有職務、有工作的人,都應該盡職盡責,不可玩忽職守,不可尸位素餐啊!

四、石匠不願刻碑,以免留下罵名

宋朝時候,長安有個叫安民的石匠。崇寧年間,朝廷頒布了《元佑黨碑》的文告,號令全國各地,都要刻石立碑,以正風氣。安民也被朝廷拉去服役,他不肯去,推辭著說:“我一個笨拙的草民,哪裡知道立碑是什麼意思?不過,像司馬相公(司馬光)這樣的人,天下人都稱讚他人品正直,但現在卻要在石碑上,刻寫他是什麼奸邪小人,像這樣的話,就是打死我,我也不忍心去刻呀。”

地方官聽了很生氣,想要治他的罪。安民哭著說:“朝廷要我去服役,你說去就去吧,不過,我求你們:千萬不要在碑石背面,留下我的名字,別讓後人知道是我刻的碑。誰是誰非,留待後代去評說,我只怕留了我的名,就得罪了後世的天下人呀!”

安民,只是一個小小的石匠而已,但就是這樣的一個草民,也懂得什麼是正直奸邪,什麼是黑白顛倒。可見,羞恥之心是人皆有之的,只不過有人被勢力逼迫,有人被利益誘惑,就放棄了原來的那份廉恥判斷。然而安民在朝廷黨爭混亂不堪之時,能說出這樣一番話,這足以讓那些官吏感到慚愧。

五、宰相的全部家產:一畝地!

宋朝時代,有個叫葉顒(讀庸)的人,在常州做知府。有人勸他把稅收盈餘的錢,進貢給上司,以討歡心,這樣就可高枕無憂,做穩自己的官了。葉顒說:“那些所謂的盈餘,實際上都是橫徵暴斂得來,如果用這些老百姓的錢,去換取別人對我的賞賜,我心裡會感到羞恥的。”

後來,葉顒做了宰相,總是以大局為重,極力抑止那些僥倖求進的人。他雖然做了宰相,但葉顒的生活,還是非常儉樸,吃的穿的,都不改從前儉樸的習慣,以至做了二十年的官,臨死之時,也只有一畝地。

葉顒死後,皇帝封他諡號為“正簡”。有個叫林光朝的人,寫了一首詩,以表示對葉顒過世的無限悲痛,其中有兩句是這樣說的:“傳家惟儉德,無地著樓台。”大家一致認為這是葉顒最真實的寫照,而他的清廉,也被後世人稱頌不衰。

六、滕處厚清苦年年,甘做迂腐人

宋朝時,有個名叫滕處厚的人,從小就聰明超群,對《春秋》很有研究,小小年紀就能慷慨議論,激昂文字,聲名越來越大,往往讓那些去趕考的成年人,都感到震驚。

後來,滕處厚做了柳州的步尉,再後來又調往潭州做管酒庫的官,同時兼任元帥的幕府(幕府:運籌帷幕之大將)。

滕處厚為人正直,不貪不取,清苦年年。因此,有人就稱他迂腐。

滕處厚說:“我的迂腐是自找的,而且我寧願堅守我的迂腐,也不想把自己變成所謂的精明人。假如我不迂腐,我還要為此痛心羞愧呢,如果還有人繼續說我迂腐,我將很樂意地再次接受。”

他的立場總是這樣,堅持了一生,最後在談笑吟詩間,坦然過世。

人只有上對得起天,下無愧於己,才能坦然面對生和死,悠然自得過活一世。能夠在臨死前坦然樂觀,從容面對的人,這世上又有幾個呢?

(以上均據《八德須知》)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