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小鳥好抓(三文)

慧淳


【正見網2015年05月26日】

一、三年太長也太短

子夏守喪三年,結束後,來見孔子。孔子要他彈琴,子夏彈出的琴聲非常悠揚。

子夏說:“我是早已不哀傷了。但三年的喪期,是先王制定的禮法,所以我不敢違背,不敢提前除喪。”

孔子聽了,讚美道:“真是個君子!”

閔子騫也守喪三年,結束後來見孔子,孔子依然要他彈琴,但閔子騫似乎無心彈奏,他彈出的琴聲非常紊亂。

閔子騫說:“我的心情仍然很沉重。但三年的喪期,是先王制定的禮法,我也不敢違背,只好按時除喪。”

孔子說:“真是個君子。”

子貢覺得奇怪,問孔子:“子夏和閔子騫,守喪的狀況完全相反,老師卻都稱讚他們是君子。這是怎麼回事?”

孔子說:“先王制定禮法,本來就是取法於人情的中道,讓超過的人有所節制,讓不及的人有所迫循,而子夏和閔子騫的哀傷之情不同,但都能抑制自己,以禮法的中道為依歸。我稱讚他們都是君子,不是很恰當嗎?”

二、自然流露的仁心

孔子說:“禮的本身,是人心中的敬意;喪事的本身,是人心中的哀傷;音樂的本身,是人心中的歡悅。所以,有不必說什麼,就自然感覺出的信實;有不必做什麼,就自然生出的威嚴;有不待施惠眾人,就自然流露出的仁心。

“就像敲鐘一樣,帶著怒意來敲,自然發出殺伐之音;帶著憂傷來敲,自然發出悲痛之聲。心理的狀態不同,聲音也隨著不同。所以說:至心至意,連金屬、石頭,都能感通,更何況是聲息同類的人呢?”

三、小鳥好抓

孔子看抓鳥的人,抓到的儘是一些還沒長大的小鳥。

於是,孔子問:“為什麼抓不到大的?”

抓鳥的人說:“大鳥警覺性高,所以很難抓到;小鳥貪吃,所以很容易抓。而且,如果是小鳥跟著大鳥,就不容易抓到;而大鳥跟著小鳥,就比較容易抓到了。”

孔子聽完後,回頭對學生說:“聽到沒有?保持警覺,就能遠離災難;只顧貪吃,就可能發生危險。而且,跟從對像的差異,直接關係著禍福的不同:跟從慎重、有思慮的人。則能全身而退;跟從魯莽衝動的人,則會落入險地。所以說:必須認真選擇你所追隨的人,別跟錯了對像!”

(均據《孔子家語》)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