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教子(十八):課文讀出樂趣有訣竅

劉如


【正見網2017年10月03日】

日本國語的學習,過於注重文句讀得是否準確與流利,反倒障礙孩子理解內容,成了厭惡國語學習的要因,這位日本媽媽發現,引發孩子對課文內容產生興趣,方為順利完成每天音讀作業的竅門,更是國語學習的根本目的,那麼,如何讓孩子對內容產生興趣呢?

一篇課文的啟發

這位媽媽,看到孩子不停地讀錯,又被自己不厭其煩的糾正,情緒總是焦慮,她突然意識到,這樣的學習對親子雙方,都是折磨和痛苦,孩子在這樣的怕讀錯的不安壓力下,反倒不可能把注意力放在內容的理解上,這樣一來,即使讀得很流利,並不等於讀懂了課文,這豈不是本末倒置。

多年繪本教育的經驗,使她明白一個道理,那就是改變觀念,換條思路想問題,一定要讓孩子在快樂中學習,這才是上策。於是她開始思索,如何讓國語學習變得有趣,簡單的辦法到底在哪裡。

她說,恰好那時,孩子正學到《たんぽぽの知惠》(蒲公英的智慧)。正如文章的題目所言,講的就是たんぽぽ(蒲公英)為了傳承後代,到底蘊含著怎樣的智慧。是一篇講解植物生長和繁衍特性的說明文。如果只是像完成任務似的朗讀下來,不停地注意哪裡讀錯了,不要說孩子緊張,無法關注內容到底說了什麼,就是作為孩子音讀監督人的自己,也無法好好注意內容,於是,她放下了對孩子讀得是否正確的執著,只是靜靜的注意聽孩子所讀的內容。

這篇課文,從她小時候上學就已經讀過,今天放下一切目的,靜靜聽孩子再讀,不知為何,由於不在意讀得是否正確,反倒若有所思,注意到小時候沒注意到的地方,不自覺地發出了這樣一句感慨:哦,原來,蒲公英在變成棉毛狀之前,要一度先倒下啊!

這原本是她的一句自然而然,不帶任何目的的感慨,沒想到孩子聽後,突然吃驚地看著媽媽,之後立即往前翻書,找剛才前邊一頁讀過的地方,聚精會神地讀了起來。

媽媽突然反應過來,就是這個狀態,她要的就是這樣的孩子自發的入迷讀書的樣子。這才是讀書的意義:讀出樂趣,讀出領悟。這才能讀好書,才能真正做到愛好學習國語。

一旦讀出樂趣,音讀的準確和流利,自然會在反覆輕鬆的閱讀過程中跟上,甚至連學校要求的讀出感情,讀出節奏等等完美的要求,也能跟上。如同水到渠成。

莫忘讀書的樂趣和初衷

讀書原本應該是一種人生的樂趣,寫書寫文章的人也是為了讓人學到知識,或者告訴人什麼領悟而寫,只有不帶任何任務和壓力,靜靜地輕鬆地讀書,才能不受干擾地讀下去,讀出自己發現的有趣的或者讓人有啟發的東西,從而牢牢記住書的內容,一旦讀到什麼有感而發,那就是自己的東西,很難忘記,也會很開心,這才是真正的讀書:會思索,會高興,會受到啟發等等。

學習國語,為的就是將來能很好的理解文章,或者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想,因此,引導孩子學習國語,做音讀的作業,就不能忘記何為真正的讀書,不能理解內容的音讀做法,都是障礙,切莫本末倒置。

糾正錯誤 限於兩次 感想為重

從那以後,她再聽孩子讀課文,把糾正讀錯的次數限定在兩次以內,即使聽出讀的漢字好像有點怪,或者詞語停頓的地方不太對,她也讓自己耐心地聽,不再輕易打斷孩子,一一指出讀錯的地方。

尤其是剛開始讀新的單元,她非常注意,只是靜靜聽孩子讀,注意內容本身,只說自己聽後的感想,哪怕只有很小的一點點感想,她也會積極的說出來,並且只是給孩子啟發,作為自由的交流,引起孩子對內容的關注和興趣。

不僅如此,她還說,對孩子而言,媽媽的感想就是媽媽非常享受自己讀課文的證明,媽媽不僅好好聽,也很快樂,孩子會因此受到鼓勵,會更願意好好讀課文,覺得那是他的一件很快樂的事情。

既然監督孩子完成每天的音讀作業是一件必做的要事,時間反正投入進去了,大人不如讓它變成一件彼此都很享受的趣事,變成親子互動,相互交流的良好機會,這樣豈不更好。希望這位媽媽從繪本教育得來的智慧——讓孩子讀書讀出樂趣的做法,能給大家帶來良好的啟發。

繪本教育能啟發國語學習,那麼跟數學又有什麼重大關聯呢?讓我們下期再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