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教子(二十三):擇繪本 教女兒持之以恆

劉如


【正見網2017年10月17日】

讀繪本故事,能讓孩子成績提高,還能培育孩子豐富的心靈和道德修養,但是如果只執著這個目的去讀,則會因急功近利,讓孩子感到讀書是一種無形的壓力而適得其反,因此,讀書讀出樂趣,使其沉浸於其中,讓孩子自覺的願意看書,離不開讀書的樂趣,才能自然達到這一目的,為此,我們來看一位媽媽針對一本非常有意義的繪本,是如何具體引導孩子樂於接受,最後成功達到教育目的的,期待她們母子的故事能成為一個有效的參考。

女兒學鋼琴不想堅持 怎麼辦

這對母女的故事發生在孩子小學二年級的時候,那時,正值8歲的女兒開始鋼琴的學習。一開始還很積極,幾次上課之後,就開始面露難色,不想堅持,媽媽希望她堅持下去,至少要真正的努力一段時間,盡全力了,還是不行,才能放棄,現在碰到一點困難就輕易說放棄,對她的成長並非好事,但是強行要求她,效果必定不好。正發愁如何說服孩子,她找到了一本繪本,決定試試看能否通過該書讓孩子懂得凡事不要輕言放棄,只要努力就能看到希望和成果的道理。

這本書叫做《木のすきなケイトさん》(中文大意:喜歡樹的凱特小姐)。講述的是一個把不可能變成現實的奇蹟般的真實故事:一位從小就喜愛樹木的美國女孩凱特,長大後居然把一片沙漠變成了天下聞名的花園般美麗的觀光城市。

正為教育女兒如何明白堅持的重要性而發愁的媽媽,發現了這本繪本,感到非常高興,連自己都對這個美國女子的經歷感到不可思議,難以置信,那麼只要孩子也能生出好奇心,定能願意了解這個故事。於是她從圖書館把書借回家,決定尋找合適的機會引導孩子讀完此書。

巧妙引導孩子聽讀繪本

這本書適合三年級以上的孩子自己閱讀,對於二年級的女兒有一定的難度,於是媽媽決定自己讀給孩子聽,還要觀察合適孩子集中精神的時機,因為女兒非常淘氣,很難長時間靜靜坐下聽人念書,遇到文字長的書和故事,不到十分鐘就開始厭倦,她必須把握好女兒的特點,不讓孩子有被逼迫的感覺。等到孩子吃飯,她終於拿出書來,告訴孩子自己今天發現一本書,非常有趣,也不特意說是為了孩子,讓孩子以為是媽媽自己想要看這本書,於是媽媽就開始讀。邊讀邊發出感嘆,「一位美國女孩把沙漠變成一座美麗的綠色花園城市,是真的故事呢,太不可思議了,她一個人是如何做到的,難道有神仙幫忙嗎?」

女兒一聽,果然非常好奇,催媽媽,趕緊往下讀,並讓媽媽給她看看封面的女孩長什麼樣子。媽媽發現,這招果然好用,要想讓沒有耐性的孩子聽完全文,必須一直吊起她的好奇心,不要讓她感到乏味,只要一直能追著故事走,就算成功。於是媽媽邊讀邊與孩子交流,自己也得感興趣才能讀得好,有共鳴。還要注意滿足孩子看圖的要求。她發現好奇心和滿足孩子看圖,並跟著孩子一起開心的注意孩子注意到的,形成與孩子的共同快樂,就能讓孩子非常開心,覺得媽媽理解自己,聽自己說話,就會願意聽故事。

比如讀到這個美國女孩從小把樹當成朋友,認為樹是庇護人類和動植物的巨大的傘一樣的東西的時候,女兒突然打斷,讓媽媽把書舉高讓她看圖,為何樹會是巨大的傘。看完後,使勁點點頭,很滿足很新奇的樣子,這個要求表明孩子關注的東西、孩子的視角不會跟大人一樣,這時一定注意要看重孩子的這些特點,並聽取孩子的想法,樂孩子所樂,才能讓她感到讀書是很開心的事,媽媽與自己有共同的樂趣,能理解自己。這一點非常重要,因為這是人一生中尋求知音的共通心理。這位媽媽在這一點上把握得很好。

孩子看完圖果然開始獨立思考,發出自己的感嘆:難怪女孩會有這樣的事(指沙漠變城市的事),她小時候這麼喜歡樹呢。媽媽聽後,很驚喜孩子聽進去了,也能自己思考合理的答案,大大表揚孩子想得有道理。於是提醒孩子,不管再喜歡,那可是寸草不生的沙漠啊,能讓樹活下來都是不可能的地方,不懂得很多知識可是做不到的,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媽媽注意一直引發孩子的好奇心,讓故事能往下走。孩子果然等著媽媽讀下去。

原來女孩長大後進入加利福尼亞大學,研究自然科學,尤其是對土、昆蟲和植物進行了大量觀察和研究,學遍了全世界的植物,對植物如何從土中獲取養分,如何轉化成樹的養分非常了解。成為那所大學畢業的第一位女科學家。這回媽媽怕孩子聽累了,趕緊發表想法:「難怪,懂得這麼多樹的知識,否則,怎麼可能在沙漠種活樹木。不過她為何會到沙漠去呢?」這問題果然讓孩子感到好奇,期待媽媽繼續讀下去。

關於故事的發展和孩子是否從中受教,讓我們下次再續。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連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