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教珍事:曾德慈撫育千古忠臣

艾益民


【正見網2018年03月17日】

母嘗教我忠,我不違母志。
及泉會相見,鬼神共歡喜。
    
翻開史卷,在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的遺詩中,人們熟知的《過零丁洋》《正氣歌》,已成為千古流芳的曠世絕唱,而這首《邳州哭母 》,把對母親的深情繫於國運,同樣表現了文天祥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和對母親教誨的感激之情。在國難當頭之際,文天祥的母親曾德慈支持了兒子文天祥投身抗元事業。

南宋咸淳十年(1274年)九月,元軍二十萬,在丞相伯顏的統率下,兵分兩路,向南宋大舉進攻。同年十二月,在江西贛州任職的文天祥,接到太皇太后(南宋理宗之後)的《哀痛詔》,詔書中要求各地文經武略之臣,率勤王之師,奔赴臨安(今浙江杭州),以救朝廷之危。次年正月十三日,文天祥又接到了太皇太后的詔旨,讓他赴行在(皇帝所在地)、勤王護駕。文天祥捧詔書痛哭。三天後,他便傳檄諸路,招兵屯糧。

然而,招兵之事,談何容易?朝廷眼下自顧不暇,根本談不上給招募的軍士,發放糧餉。所需軍費,都是各地自行解決。為了招兵抗元,文天祥決定舍家紓難,將自己的家產,全部捐獻出來。可是,這一決定,能否得到家人的支持?

有一天,文天祥來到母親的房間,便說: 「母親,眼下國家危難,孩兒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內,連接太皇太后兩道詔書。」

「哦,詔書上說的什麼?」曾德慈關切地問。

「詔書要各地招勤王之師,赴京抵禦元軍入侵,而且近日就要啟程。」文天祥答道。

「國難當頭,理當為國效力,你放心去吧,家中之事,不必掛念!」曾德慈以為兒子文天祥要辭行,毫不猶豫地說。

「軍兵招募齊了,兒肯定要與母親分別一段時日,」文天祥欲言又止, 「只是……眼下軍費難籌,兒決定……」

曾德慈見兒子吞吞吐吐,想必是有難言之隱,於是她說: 「孩子啊,有什麼事,你就痛痛快快地講吧!」

「母親,孩兒不孝,請您老人家原諒!」說著,文天祥便跪在曾德慈面前。曾德慈見狀,大吃一驚,她趕快起身,扶起文天祥:「孩子,什麼事情都好商量,你就講吧!」文天祥起身,邊扶母親坐下,邊說: 「母親,由於軍費不夠,孩兒決定將家產和歷年俸祿的積蓄,全部捐作義軍費用。」

曾德慈一聽是這事,頓時茫然,不知如何回答。文天祥見狀忙說:「母親,孩兒不孝,不僅不能好好侍奉您老人家,反而把僅有的家產,都要捐出去了。如果您不同意,孩兒再另想辦法。」

「不,孩子!」曾德慈愛地望著文天祥,「你這是辦正事,辦大事,娘支持你!說實話,娘心裡一下子,還真拐不過彎來。但娘明白,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國都沒了,哪還有家?孩子,只要是為國效力,娘什麼都捨得!」

說著,曾德慈起身,從箱中翻出一個首飾盒,她將盒子遞給文天祥: 「孩子,這是娘嫁給你父親時的陪嫁首飾,你拿去當了,充當軍費吧!」

「母親,這怎麼行?您還是留著吧!」文天祥連忙推辭。

「孩子,這就算娘獻給義軍的一份心意,你一定要收下!他們能為國流血捐軀,我這點東西,又算得了什麼?收下吧!」曾德慈又將首飾盒遞給文天祥。

望著深明大義的母親,文天祥流下了激動的熱淚,他雙手緩緩捧過首飾,哽咽道:「母親,孩兒代表義軍,謝謝您老人家!」

在文天祥的精心組織下,一支三萬人的義軍,在很短的時間內,組建起來。從此,文天祥馳騁在抗元的最前線。

殘酷的戰爭環境,緊張的戰鬥生活,使得文天祥不僅無暇侍奉母親,甚至連母親及家人的生命安全,都無法保證。景炎二年(1277年)八月十七日,文天祥的部隊,在永豐空坑,被元軍擊敗,當時曾德慈與孫子文道生,險遭元軍俘虜。面對這紛擾的戰爭年代,曾德慈處之泰然,她以巨大的毅力,與廣大百姓在一起,經受著戰爭帶來的苦難。

為了使母親少受顛沛流離之苦,文天祥讓在惠州任職的弟弟,將母親接去贍養。不久,文天祥的部隊,也到處轉戰。祥興元年(1278年)八月,朝廷加封文天祥為少保信國公,封曾德慈為齊魏國夫人。消息傳來,已在病中的曾德慈,感到無比欣慰,她為兒子而高興。

九月初七,曾德慈不幸病逝,享年六十五歲。當時,文天祥正處在抗元的緊急關頭,無暇為母親服喪,只能由弟弟文璧、文璋,奉送母親靈柩,往惠州安葬。母親去世,兒子卻不能親往料理喪事,這在中國古代,實屬大不孝。然而,在民族存亡的時刻,文天祥只能舍小家顧大家,以抗元事業為重。為此,他在《哭母》這首詩中,寫道:「古來全忠不全孝,世事至此甘滂沱。」同時他也相信母親會理解他的選擇,因為盡忠於國家,也是母親對他的一貫教誨。

「母嘗教我忠,我不違母意。」文天祥壯烈的一生,確實是在履行著母親對他的殷切期望和諄諄教誨。

曾德慈,平凡的女性,不凡的母親!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