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8年07月23日】
在《勸忍百箴》書中,元代作者許名奎說:「富貴不與驕奢期,而驕奢至;驕奢不與死亡期,而死亡至。思魏牟之諫,穰侯可股慄而心悸。」意思是講:富貴沒和驕奢約定,可是驕奢自己會來;驕奢沒和死亡約定,可是死亡會來。思慮魏牟的告誡,穰侯會雙腿發抖,心中發顫。
《戰國策》中,記載:魏公子牟,到秦國遊歷後,又要往東走。穰侯為他送行,說:「先生您要離開這兒了,難道沒有一句話,來教導我嗎?」 公子牟說:「如果你不這樣說,我差點忘了告訴你。你知道嗎?官職沒有和勢力約定好,勢力自己會來;勢力沒有和富裕約定好,富裕自己會來;高貴沒有和驕橫約定好,驕橫自己會來;驕橫沒有和死亡約定好,死亡自己會來!」是神靈主宰著人類的命運,一切都在人的意料之外!
穰侯聽罷這番話,說:「您講得深刻!我接受您的教導。」這事見於《說苑》與《戰國策》。
我們用「寵幸」,來打比喻。用現代的話來說,受信任,有魅力,有能力;也可以看作是會阿諛奉承,討好別人。說某某人「受寵」了,便有些貶意。所以,無論何人,走紅時,不要張揚;落魄了,也並非全是壞事!楊貴妃一人得寵,姊妹兄弟都沾光,可謂寵極一時,結果馬嵬驛兵變,卻都成為犧牲品。過去的不少妃妾,青春之時受到寵幸,一旦人老珠黃,往往被貶入冷宮。那些擁有功名,頗受重視的大臣,功高震主,有朝一日,得罪了上峰,便大禍臨頭。所以《新唐書•盧承慶傳》中說:「寵辱不驚」,指的是置得失於度外。而《老子》中則說,「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他又進一步指出:無論得失,都要謹慎對待!「天道無親,常與善人。」
實際上,得與失,並不以本人的意志為轉移,做官不以惠民為重,而膨脹私慾,追求淫逸,觸犯了天地鬼神,那就會受到上蒼的擺布。所以,那些魚肉百姓的貪官污吏,都難免在朝夕之間,大禍臨頭。一切邪惡奸佞之死,都是「不約而至」!
正是:
林花謝了春紅,邪黨佳期太匆匆!陡然間,滿世界颳起斥共、逐共、滅共風。胭脂淚,留人醉;眾心怒,炮聲濃。不約而至死期到,無間地獄埋邪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