酌古鑒今:不禽不獸(數文)

陸真 整理


【正見網2019年10月09日】

一、文侯赴約

魏文侯和管理山林狩獵的官員,約好了出外打獵的日期。到了那一天,文侯和臣子們飲酒作樂,非常痛快,這時,外面下雨了。文侯起身要走,他手下的人問:「今天酒喝得這樣高興,外面又下著大雨,大王要到哪裡去呀?」
    
魏文侯說:「我同管理山林狩獵的官員有約,今天和他們一塊去打獵,現在雖然喝得很痛快,但是怎麼能夠失信,不按照規定的時間赴約呢?」於是文侯冒著大雨赴約,搞得精疲力竭才回來。

魏文侯堅守信用,從此,魏國日漸強大起來了。

(據《戰國策•魏策一》)

【點評】

古諺云:「誠實守信,受人尊敬。輕言無果,滿嘴噴糞!」這篇短文告誡人們,說話要講信用,許諾過的事,不可輕易否定。一個人倘若不守信用,他以後說話,就沒有人聽了。國家要想強盛,君王必須守信!

 二、為盜之道

齊國有家姓國的人,很富有,而宋國有家姓向的人,很貧窮。

有一天,姓向的人,特地從宋國趕到齊國,向姓國的人,請教發財致富的訣竅。
    
姓國的人,告訴他說:「我不過會偷盜罷了。當我開始做盜賊時,一年就能自己養活自己,二年就有盈餘,到了第三年,就大大富裕起來了。從那以後,我就有能力,接濟周圍的鄰居,讓大家都過上了好日子。」
    
姓向的人,聽了非常高興。但他只聽懂了做盜賊的話,而沒有領會怎樣去「盜」的道理。於是他回去以後,便翻牆鑿壁,凡是手所能摸到的,眼睛所能看到的,沒有一樣不被他偷走。沒有多久,他便因為被查出贓物,而判了罪,原先所有的財產,也都被沒收了。
    
姓向的人,以為姓國的人哄騙他,便找上門去抱怨他。
    
姓國的人問:「你是怎樣偷的呀?」
    
姓向的人,把自己偷盜的經過告訴了他。國氏說:「唉呀!你違反做賊的道理,竟達到如此地步啊!現在,我特意把這道理,告訴你吧:我聽說,天有春夏秋冬之時序,地有稻粱菽黍之出產。我偷的正是這種天時、地利。雲雨可以滋潤莊稼,山林沼澤可以植樹養魚,我利用這些來種植我的莊稼,修築我的牆垣,建造我的房屋。在陸地上,我『偷盜』飛禽走獸;在水裡,我『偷盜』魚、鱉水產,真是無所不『偷』。五穀、瓜果、莊稼、土地樹木、飛禽走獸、魚蝦龜鱉,都是自然界裡生長的,哪一件是屬於我的呢?然而,我偷自然界的東西,卻是遭不到禍殃的。可是金銀、珠玉、谷帛、錢財貨物,都是人們積聚起來的,哪一件是自然界所賜予的呢?你去偷這些東西,而獲罪被捕,那怪得了誰呢?」

(據《列子•天瑞》)

【點評】

這則故事說,向氏不懂得國氏所謂的「盜」:原是勤勞的詼諧說法,而去偷盜別人的財物,結果「以贓獲罪」,碰了釘子。但他不知自責,還抱怨國氏。此文告誡人們,要向大自然索取,反對不勞而獲。它還告誡人們,不求甚解,只從詞句的表面意義去理解問題,結果必然導致失敗。
    
三、王婆釀酒

河洑山的山腳下,有座王婆廟,誰也不知廟中所供的這個王婆是哪一代的人。鄉親父老,只是互相傳說:這個王婆在世時,以釀酒為業。有個道士到她家借宿,每次都要討酒喝,王婆總是滿足他的要求。道士一共喝了幾百壺酒,全不給報酬,王婆都不與他計較。
    
有一天,道士對王婆說:「我喝了你那麼多酒,沒錢償還,請讓我給你挖一口井。」井挖成後,湧出來的泉水,都是上等的好酒。

道士說:「這就是我用來償還你的報酬呀。」說完就走了。從此,王婆不再釀酒,只取井裡湧出來的泉水,供應買酒的人。這水的味道,比過去釀的酒更好,買酒的人,接踵而至。過了三年,王婆賣酒所得到的錢,足有好幾萬,家境就富裕了。

從前那個道士,忽然又來了,王婆深深地感謝他。
    
道士問道:「酒好不好呀?」
    
王婆回答說:「酒倒是好,就是餵豬沒有酒糟了。」
    
道士聽了,笑著在牆上題了一首打油詩:

天高不算高,
人心第一高,
井水做酒賣,
還道豬無糟。

寫完,就走了。從此,這口井不再出酒了。

(據明代江盈科《雪濤小說》)

【點評】   

這篇短文告誡人們,人應該知足常樂。不要好高騖遠,貪心過盛。貪得無厭者,往往會因小失大,一敗塗地!

四、千萬買鄰

南朝宋代的季雅,辭去南康郡守的官職之後,在呂僧珍家旁邊,購買了一處宅院。
    
呂僧珍詢問他購買宅院的價錢多少?季雅回答說:「一千一百萬錢。」
    
僧珍聽到這麼昂貴的價錢,很感奇怪。季雅說:「我是用一百萬錢買房宅,用一千萬錢買鄰居呀!」

(據唐代李延壽《南史•呂僧珍傳》)

【點評】

李延壽,生卒年不詳,唐初史學家。參加編撰《五代史志》、《晉書》,著有《太宗政典》。以一人之力,整理南、北八朝史事,經16年編成《南史》、《北史》兩書。《南史》記敘南朝宋、齊、梁、陳四代的歷史。
    
這則短文與《孟母三遷》有異曲同工之妙,都說明找一個好鄰居的重要。它告訴人們,行要好伴,居要好鄰,寧願多花些錢,也要擇鄰而居。

五、不食待友

從前,有一天,吳起出門遇見了老朋友,就挽留他一起吃飯。老朋友說:「好的。」吳起說:「我等你來後再吃飯。」
    
老朋友到天黑還不來,吳起就一直不吃飯等待他。第二天早上,吳起派人去找那個老朋友,老朋友來了,吳起才與他一起吃飯。
    
吳起一直不吃飯,等著老朋友,是怕自己說的話不算數呀。他如此守信用,為的是養成誠實的習慣。他能夠令三軍服從他,自己非守信不可!

(據明代宋濂《龍門子凝道記》)

【點評】

宋濂(1310---1381年),元末明初散文家,別號龍門子。宋濂的散文,以傳記小品和記敘性散文最為出色。他的散文集《燕書》和《龍門子凝道記》,以一些生動的故事,說明抽象的哲理,寓意深刻,耐人回味。

這則故事,肯定了吳起守信用,不自食其言的好品德。它告誡人們,說話要算數,要信守諾言。只有這樣,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才能把事情辦好。

六、不禽不獸

鳳凰做壽,百鳥飛來朝賀,唯獨蝙蝠不到。鳳凰責備它說:「你是我部下,為甚麼這樣傲慢不恭?」

蝙蝠說:「我有腳,屬於獸類,用什麼名義,來祝賀你呢?」
    
又一天,麒麟過生日,蝙蝠又不到。麒麟也責怪它。
    
蝙蝠辯解說:「我有翅膀,屬於飛禽,用什麼名義來祝賀你呢?」
    
後來,麒麟和鳳凰相會,談到蝙蝠的事,互相慨嘆說:「如今世界上,人的品性惡劣,很不厚道,偏偏生出這類不禽不獸的東西,真的拿它們沒辦法呀!」

(據明代馮夢龍《笑府•雜語》)

【點評】

這則寓言借用「不禽不獸」的故事,嘲笑那些刁鑽、詭辯的傢伙們無恥的嘴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