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解三國(11):董卓謀廢帝 盧植駁謬論

劉如


【正見網2019年10月22日】

百官眾將,找到被宦官劫持的漢少帝與陳留王后,來到京城的西涼刺史董卓,便趁亂而入,以保駕的正當名義,率領浩浩蕩蕩的大軍,直接衝到了少帝的身邊。等於直接將朝廷眾臣和帝王,綁架在手,因此,他很快做出了廢帝之事,這件事引發出漢末大儒、富有海內極高人望的尚書盧植(唐朝時配享孔子廟),針對帝王廢立,反駁董卓的一段精闢的正見。

董卓謀廢帝

《三國演義》第三回交代,少帝與陳留王在董卓的所謂保駕下,返回宮中後,玉璽丟失,而董卓則叛逆之心開始顯露。「董卓屯兵城外,每日帶鐵甲馬軍入城,橫行街市,百姓惶惶不安。卓出入宮庭,略無忌憚。後軍校尉鮑信,來見袁紹,言董卓必有異心,可速除之。」

漢靈帝時,寵信宦官,建立了由宦官為最高統領的直屬軍隊「西園八校尉」,因此分成八部,袁紹、曹操、鮑信等人均是校尉,主要職責是護衛帝王。當時袁紹是中軍校尉,宦官被滅後,八部校尉勢力分散,實力名存實亡。因此,根本無法與董卓的軍隊抗衡,袁紹與朝臣司徒王允,均不敢聽從鮑信的建議,鮑信帶著本部軍馬離去。少帝身邊的校尉軍,越發單薄無力。

而董卓,則將原先大將軍何進兄弟的軍隊,盡皆掌握,於是與身邊的謀臣李儒商議廢少帝立陳留王為新帝之事。李儒出主意說:「今朝廷無主,不就此時行事,遲則有變矣。來日於溫明園中,召集百官,諭以廢立;有不從者斬之,則威權之行,正在今日。」李儒建議董卓趁著君王無權自主的機會,利用宴請,以刀劍逼迫大臣們同意此事,不聽從的大臣,就直接殺掉。想以武力臣服眾人。

丁原仗義  道破篡逆居心

於是第二天,董卓在溫明園大排宴席,遍請公卿大臣。因董卓手握重兵,公卿都不敢不到。文中關鍵的行文,就從這裡開始。原文寫道:

卓待百官到了,然後徐徐到園門下馬,帶劍入席。酒行數巡,卓教停酒止樂,乃厲聲曰:「吾有一言,眾官靜聽。」眾官側耳。卓曰:「天子為萬民之主,無威儀不可以奉宗廟社稷。今上懦弱,不若陳留王聰明好學,可承大位。吾欲廢帝,立陳留王,諸大臣以為何如?」諸官聽罷,不敢出聲。座上一人推案直出,立於筵前,大呼:「不可!不可!汝是何人,敢發大語?天子乃先帝嫡子,初無過失,何得妄議廢立?汝欲為篡逆耶?」卓視之,乃荊州刺史丁原也。卓怒叱曰:「順我者生,逆我者死!」遂掣佩劍欲斬丁原。

這一段講到了跟董卓一樣同為外臣的荊州刺史丁原,針對董卓的反駁。他直接反對廢帝,將董卓定位篡逆。並提到三項標準。那就是:一為少帝是先帝嫡子,名正言順,二為少帝初登帝位,並無失德的行為。這兩項講的是被廢的帝王本人,必須要有正當的被廢的理由,祖宗禮法和德行。三是,這樣的驚天大事,絕非一般人有資格議論和執行的。說的是執行這件事的臣子,必須有相應的資格。這正是忠臣普遍的正見。他也是外臣,也是應何進當初的詔令帶兵進京勤王的,他的見解,具有普遍性,證明當時的為官為將者,均有這樣的見識,正常情況下,若非出現宦官劫持帝王,以及何進愚笨給了董卓正當名義進入洛陽京城的機會,哪位臣子敢當眾,講出這些大逆不道的歪理,這樣的廢帝的行為,在正常的朝廷,是極為罕見的,也是很難出現的。無論君王還是臣子,均受過正統經書和史書的教育,都有基本的判斷力,君臣誰也無法為所欲為。

董卓的例子,說白了,作者是站在即將改朝換代的天意的角度在寫,也就是說,天像異常,曾給靈帝示警,沒能改變,必然收回君權,因此兒子登位,玉璽丟失,失去君權,漢滅成了定數,而且必會利用惡人完成這件事,但過後,董卓會死於非命,遭受天譴,到那時,關於他的童謠預言也會出現。這也是作者很快就要揭示的最終惡有惡報的結局。

可見特殊時期,這些奸臣的狂妄之言——「順我者生,逆我者死!」並非歷史主流,也非常態,不過短期的得逞。如果以這些亂世末世出現的惡人的行為,來否定和抹黑正常時期的中國文化,醜化自己的祖先,那就大錯特錯了。

丁原畢竟是外臣,他的話,力度顯然不夠,作者於是又引出另一位德高望重的尚書盧植,來進行詳盡的有理有據的論證,這段論證,代表作者對臣子廢帝正確與否的賢明見解。讓人看了,就能在亂象面前,掌握正確的判斷依據,驚嘆古人處世論政精闢的見解,賢明的見識。

尚書盧植  力駁謬論

丁原因身邊有呂布在,李儒勸阻了董卓,因此丁原並未馬上被殺,離開了宴會。董卓見帶兵的丁原離開,更加放肆,逼問朝廷平日參與國政的文臣,他建議廢帝的事情,是否公道?這時盧植站出來了,講了這樣一段話:

盧植曰:「明公差矣:昔太甲不明,伊尹放之於桐宮。昌邑王登位方二十七日,造惡三千餘條,故霍光告太廟而廢之。今上雖幼,聰明仁智,並無分毫過失。公乃外郡刺史,素未參與國政,又無伊、霍之大才,何可強主廢立之事?聖人云『有伊尹之志則可,無伊尹之志則篡也。』」

盧植的話,代表著當代大儒和朝廷最有見識的大臣的意見,最有資格,因此也最具說服力,幾乎等於對丁原的見解,給出了有力的實證。他舉出在我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兩次臣子將君王廢掉的例子,把廢帝的正當理由,和執行這件事的臣子的資格,以及聖人的教導,講的清清楚楚。有理有據。因此盧植話音剛落,董卓就馬上大怒,要殺了盧植。可見這段話破解謬論的力度。

那麼,這段話的具體含義是什麼呢?盧植是否能保住性命呢?我們下文詳解。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歷史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