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字文 (四十九)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7年07月15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陳根﹙1﹚委翳﹙2﹚,落葉飄颻﹙3﹚。
游鵾﹙4﹚獨運﹙5﹚,凌摩﹙6﹚絳霄﹙7﹚。

【讀音練習】

陳(chén) 根(gēn) 委(wěi) 翳(yì) ,
落(luò) 葉(yè) 飄(piāo) 颻(yáo) 。
游(yóu) 鵾(kūn) 獨(dú) 運(yùn) ,
凌(líng) 摩(mó) 絳(jiàng) 霄(xiāo) 。

陳﹙ㄔㄣˊ﹚根﹙ㄍㄣ﹚委﹙ㄨㄟˇ﹚翳﹙︱ˋ﹚,
落﹙ㄌㄨㄛˋ﹚葉﹙︱ㄝˋ﹚飄﹙ㄆ︱ㄠ﹚颻﹙︱ㄠˊ﹚。
游﹙︱ㄡˊ﹚鵾﹙ㄎㄨㄣ﹚獨﹙ㄉㄨˊ﹚運﹙ㄩㄣˋ﹚,
凌﹙ㄌ︱ㄥˊ﹚摩﹙ㄇㄛˊ﹚絳﹙ㄐ︱ㄤˋ﹚霄﹙ㄒ︱ㄠ﹚。

【字詞義解釋】

﹙1﹚陳根:樹木的老根。陳,老舊。根,植物下端吸收養分的組織。
﹙2﹚委翳:枯萎死亡。委,通萎,枯槁。翳,通殪,樹木自然死亡叫翳。
﹙3﹚落葉飄颻:落下的樹葉隨風飛散。
﹙4﹚游鵾:遨遊的鯤鵬。鵾,同鯤,傳說中的大魚,能化為鵬鳥,可扶搖直上九萬裡,語出莊子《逍遙遊》。後將鯤鵬引申為志向遠大、才能卓越的人。
﹙5﹚獨運:獨自飛翔。運,移動,此指飛翔。
﹙6﹚凌摩:上升接近。凌,上升。摩,接近。
﹙7﹚絳霄:指很高很高的天空。絳,大紅色。霄,天空。天空本為青色,為何稱為絳霄?據明人王逵的解釋,是因為古人觀察天象,均以北極為基準,因此所見到的天空都在北極之南,而南方在五行中屬火,五色屬赤,所以借南方之色來隱喻蒼天,因此有“丹霄”、“絳霄”、“赤霄”的說法。

【譯文參考】

腐朽的老根、枯萎死亡的草木、隨風飄零失去生命依託的落葉,眼前到處是一片殘景凋年。這時只有志向遠大的鯤鵬不受環境的影響,展翅高飛,獨自翱翔在九霄雲上。

【文字的故事】

“根”也是一個形聲會意的字,在小篆中寫作“ ”從木艮聲。本義作“木株”解,乃指木之入土部分而言,故從木。而艮乃比目相視而互不順從之意;木根交互錯雜盤屈,亦有不順從的意味,故根從艮聲。

根是植物深入土中的部分,是植物吸收養分,固定莖幹的重要組織,就質的剛柔而言可分為木質根、草質根。就生存的久暫言:可分為一年根、二年根、多年根;就根的形狀言:可分為纖維根、鬚根、圓柱根、圓錐根、球根;就根之所在言:有氣根、水根、地根、寄生根;就根的變態言:有塊根、附著根、呼吸根。這些不同名稱的根都扮演了一個重要的任務,就是維持植物的生命,沒有了根就無法存活。

【深入思考與討論】

愚公移山的故事

太行山跟王屋山,是兩座方圓七百裡,高度數萬尺的大山,它們本來是座落在冀州的南邊,河陽的北邊。

那個時候,在山的北邊住著一位年高九十名喚愚公的老者。因為家門口橫著兩座大山,讓他感到出入非常的不方便。有一天他就把家裡的人都集合起來,提出一個問題,要看看大家的意見。他說:“我想與你們盡所有的力量,把那兩座大山剷平,好讓我們不再繞行,就能夠直通豫南,到達漢陰,你們認為這樣子好不好?”經過一番熱烈討論後,獲得大家的同意,認為這是一個很好的點子。不過他的妻子提出一個疑問,她說:“點子固然不錯,但是以你的體力來看,可能連一個像魁父那麼樣的小山丘都無法動得了,何況是太行跟王屋這麼大的高山呢?而且挖出來的泥土又要如何處理呢?”大家異口同聲的回說:“那很簡單呀!把泥土拋到海裡就好了嗎!”於是愚公就帶領子孫三人,開挖山石,然後用畚箕挑運到渤海邊,倒入海中。他的鄰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一個七歲的男孩,覺得很好玩,就跑過去幫忙。由於路途遙遠,一年才往返一次。住在河曲的智叟看到這個情形,感覺不可思議,於是笑著阻止愚公說:“你真是太胡塗了,你也不想一想,你的年齡已經這麼大了,以你剩餘的生命和力量,可能連山的一毛都動不了,何況是那麼一座大山呢?”愚公聽了這話,不由得長嘆一聲,說道:“我沒想到你的腦筋,這麼頑固不化,固執到連一個寡婦、幼兒都不如!雖然我年老將死,但是我有兒子呀!能繼續我未完的工作;而我的兒子又會生孫子,孫子又會生兒子。兒子又會生兒子,兒子又生孫子,就這樣子子孫孫不停的繁衍下去,那裡會沒人呢?。山是不會增高的,為什麼要擔心不會剷平呢?”這一番話說得河曲的智叟啞口無言,面紅耳赤的走了。

愚公的話被手上握著蛇的神靈聽到了,一想;如果愚公真的這樣做下去,那個山固然平了,但是渤海也會被填平的。於是趕快向天帝報告。天帝聽到之後,被愚公的真誠所感動,就派夸娥氏的兩個大力士兒子,把兩座山搬走,一座把它放在朔東,一座把它放在雍南,從此以後自冀州以南,到漢水南岸,就沒有任何阻礙了。

(1)看完這篇神話故事後,你的感想是什麼?。
(2)你覺得愚公跟智叟那一個比較聰明?為什麼?

【附錄】

《列子 湯問篇﹙二﹚》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裡,高萬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陽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懲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謀曰:“吾與汝畢力平險,指通豫南,達於漢陰,可乎?”雜然相許。其妻獻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損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雜曰:“投諸渤海之尾,隱土之北。”遂率子孫,荷擔者三夫,叩石墾壤,箕畚運於渤海之尾。鄰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遺男,始齔,跳往助之。寒暑易節,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殘年餘力,曾不能毀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長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徹,曾不若孀妻弱子!雖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孫,孫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孫;子子孫孫,無窮匱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亡以應。

操蛇之神聞之,懼其不已也。告之於帝。帝感其誠,命夸娥氏二子負二山,一厝朔東,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漢之陰,無隴斷焉。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