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 七絕(二十七)花影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3月05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huā yǐng
花影

sū shì
蘇軾

chóng chóng dié dié shàng yáo tái,
重重迭迭上瑤台,
jǐ dù hū tóng sǎo bù kāi。
幾度呼童掃不開。
gāng bèi tài yáng shōu shí qù,
剛被太陽收拾去,
què jiāo míng yuè sòng jiāng lái。
卻教明月送將來。

ㄏㄨㄚ ㄧㄥˇ
花影

ㄙㄨ ㄕˋ
蘇軾

ㄔㄨㄥˊㄔㄨㄥˊㄉㄧㄝˊㄉㄧㄝˊㄕㄤˋㄧㄠˊㄊㄞˊ,
重重迭迭上瑤台,
ㄐㄧˇㄉㄨˋㄏㄨ ㄊㄨㄥˊㄙㄠˇㄅㄨˋㄎㄞ。
幾度呼童掃不開。
ㄍㄤ ㄅㄟˋㄊㄞˋㄧㄤˊㄕㄡ ㄕˊㄑㄩˋ,
剛被太陽收拾去,
ㄑㄩㄝˋㄐㄧㄠ ㄇㄧㄥˊㄩㄝˋㄙㄨㄥˋㄐㄧㄤ ㄌㄞˊ。
卻教明月送將來。
 
【作者】

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湄州眉山(在今四川)人,與父蘇洵、弟蘇轍並稱三蘇。生於北宋仁宗景佑四年(公元1037年),卒於徽宗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享年六十五。二十一歲中進士,官至禮部尚書,反對新黨王安石變法而自求外職,後多次被貶,但在各地為官清正,口碑甚佳。為北宋大文豪,其詩、詞、賦、散文、書法、繪畫成就極高,是中國文藝史上罕見的全才。其詩善用誇張比喻,清新豪放而獨具風格。散文與唐代韓愈、柳宗元,宋代歐陽修、蘇洵、蘇轍、王安石、曾鞏並稱“唐宋八大家”,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

【注釋】

(1)重重迭迭:層層相迭。
(2)瑤台:玉石砌成的樓台。瑤,美玉。
(3)幾度:幾次。
(4)童:指童僕。
(5)教:讓。動詞讀jiāo,ㄐㄧㄠ,名詞讀jiào,ㄐㄧㄠˋ。
(6)將:助詞,用於動詞後,表示動作的進行。

【語譯】

花影重迭交錯的映上玉石樓台,幾次叫童僕打掃都掃不開。太陽落下時剛被收走,卻讓明月又送回來了。

【詩中有話】

整首詩表面上寫的是花影,其實講的是北宋新黨。比喻小人的重重魅影登上了朝廷,被直臣多次指責都趕不走,才剛被宣仁太后收拾去,無奈又被哲宗送了回來。

北宋神宗熙寧二年(1069年),王安石任宰相,大力推行新法,史稱“熙寧變法”。因為新政未能對症下藥,且弊端頗多,招來許多反對的聲浪。熙寧三年(1070年),好友司馬光寫了三封長信勸王安石廢除新法,恢復舊制,沒有得到認同,兩人因此決裂。當時反對變法的人都被罷退,如歐陽修、韓琦、蘇軾等。王安石只好重用新人,而章惇、呂惠卿等投機份子又使新法變了質。熙寧九年(1076年),王安石堅決求退,不再問政。

元豐八年(1085年),神宗去世,哲宗年幼,宣仁太后垂簾聽政,任用司馬光為宰相,盡改王安石新法,致力恢復祖宗舊制,新黨也被免職。哲宗元佑八年(1093年),宣仁太后去世,哲宗親政。次年紹聖元年(1094年),哲宗又任命新黨章惇為宰相,對舊黨加以報復,程頤、蘇軾、蘇轍等被貶官。支持變法的“元豐黨人”和反對變法的“元佑黨人”,從此新舊黨爭不斷。

蘇軾於政治上雖然較偏向舊黨,但也要求改革腐敗的政治,他反對王安石急進的變法,也不贊同司馬光全部廢棄新政,因此仕途坎坷,在兩黨間都被排斥。這位當時的文壇領袖曾因反對新法,在“烏台詩案”(注)中差點喪失性命,也曾被貶到中國最南方的海南島。難怪他對兒子的期許:“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其實蘇軾並不完全反對王安石的變法,但人民不能接受的改革,王安石卻要強制推行,就成了擾民的“苛政”了。神宗熙寧四年(1071年),蘇軾《上神宗皇帝書》提出“結人心”的政見,認為政治決策應出自人民的意願,否則必將引發更大的危機。蘇軾的見解正如老子所言:“聖人無常心,以百姓心為心。”他貶居各地時,確實有很多為民興利除弊的政績,如杭州西湖蘇堤,至今仍為人所稱道。

註:宋神宗元豐二年(1079年),御史李定等人指責蘇軾的詩文譏諷新法,神宗下令拘捕,與蘇軾往來者被牽連了七十多人。當時已經罷相的王安石上書陳情:“哪有聖王治世而殺才德之人呢?”經王安石等人出面阻擋,蘇軾才免一死。烏台,指御史台,因其官署內遍植柏樹,樹上常有烏鴉棲息,故稱烏台。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