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 七絕(十八)上高侍郎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2月1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shàng gāo shì láng
上高侍郎

gāo chán
高 蟾

tiān shàng bì táo hé lù zhòng,
天上碧桃和露種,
rì biān hóng xìng yǐ yún zāi 。
日邊紅杏倚雲栽。
fú róng shēng zài qiū jiāng shàng ,
芙蓉生在秋江上,
bú xiàng chūn fēng yuàn wèi kāi 。
不向春風怨未開。

ㄕㄤˋㄍㄠ ㄕˋㄌㄤˊ  ㄍㄠ ㄔㄢˊ 
上高侍郎 高 蟾

ㄊㄧㄢ ㄕㄤˋㄅㄧˋ ㄊㄠˊㄏㄜˊㄌㄨˋㄓㄨㄥˋ,
天上碧桃和露種,
ㄖˋㄅㄧㄢ ㄏㄨㄥˊㄒㄧㄥˋㄧˇㄩㄣˊㄗㄞ 。
日邊紅杏倚雲栽。
ㄈㄨˊㄖㄨㄥˊㄕㄥ ㄗㄞˋㄑㄧㄡ ㄐㄧㄤ ㄕㄤˋ,
芙蓉生在秋江上,
ㄅㄨˊㄒㄧㄤˋㄔㄨㄣ ㄈㄥ ㄩㄢˋㄨㄟˋㄎㄞ 。
不向春風怨未開。

【作者】

高蟾,唐河朔間﹙今河北一帶﹚人,生卒年不詳。干符三年﹙公元876年﹚進士,官至御史中丞。生性倜儻離群,崇尚氣節,所作的詩氣勢雄偉,態度諧遠,有詩集一卷傳世。

【注釋】

﹙1﹚上高侍郎:《唐才子傳》題為上馬侍郎。
﹙2﹚碧桃:桃子的一種,因果實成熟後呈碧綠色,所以稱為碧桃。
﹙3﹚杏:植物名,落葉喬木,春月開花,色白帶紅,故有紅杏之稱。果實可食用,種子稱杏仁。
﹙4﹚芙蓉:荷花的別名。荷是多年生草本植物,生淺水中,葉大而圓,夏天開大形美麗的花朵,呈淡紅或白色,結的子稱蓮子,地下有根莖,稱為藕,均可食用。

【語譯】

天上的碧桃是和著露水種下的,太陽邊上的紅杏是依著雲霞栽植的。生長在秋江裡的芙蓉花,雖然春風沒讓它綻放,卻也沒有抱怨。

【詩中有話】

這是一首反映事實和自我期許的詩。反映的是科舉考試的方式不公,期許的是對自己的要求。唐朝的科舉,未考之前要先呈送平日所作的詩文給達官貴人評閱,請求推薦,否則難以錄取。這樣的取才方式,對那些沒有權貴作背景而又有才氣的窮困子弟來說是不公平的,他自己也是受害者,於是就寫了這首詩,呈送給高侍郎﹙侍郎是官名,為唐朝省或部的副首長﹚,向他反映制度的不公,他期待的是制度的變革,希望給大家一個公平的立足點。但是他並不鄙視、否定那些士子,他以“天上碧桃”、 “日邊紅杏”來形容那些有權貴照拂的士子,他們因為有特殊的環境,可能很容易的就獲取功名,但這是制度造成的,拿“碧桃”、 “紅杏”來形容,還是有肯定的意義。

敘事平實是“真”,用字平和是“善”,詩人用這兩個原則把一件極度不公的事,以對事不對人的方式作了妥當的陳述,可看出詩人待人處事的厚道之處。對於自己,他以“秋江芙蓉”來自況,雖然處境不佳,依然自許是一朵出污泥而不染的荷花,既不向環境低頭也不怨春風未開,他對自己有信心,不忮不求,這是“忍”的功夫。從這篇詩文來看,他不但品德高尚,而且深具智慧,他已悟出凡事不能外求,不能妒嫉,不能埋怨的道理,所以寫出的文章不但沒有不平之氣,反而更展現了寬容的心胸,這是智慧圓融成熟的表現,詩人在次年得以登科,應該是實至名歸的結果。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