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04月23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máo yán
茅檐
wáng ān shí
王安石
máo yán cháng sǎo jìng wú tái ,
茅檐常掃淨無苔,
huā mù chéng qī shǒu zì zāi 。
花木成蹊手自栽。
yì shuǐ hù tián jiāng lù rào ,
一水護田將綠繞,
liǎng shān pái tà sòng qīng lái 。
兩山排闥送青來。
ㄇㄠˊㄧㄢˊ ㄨㄤˊㄢ ㄕˊ
茅檐 王安石
ㄇㄠˊㄧㄢˊㄔㄤˊㄙㄠˇㄐㄧㄥˋㄨˊㄊㄞˊ,
茅檐常掃淨無苔,
ㄏㄨㄚ ㄇㄨˋㄔㄥˊㄒㄧ ㄕㄡˇㄗˋㄗㄞ 。
花木成蹊手自栽。
ㄧˋㄕㄨㄟˇㄏㄨˋㄊㄧㄢˊㄐㄧㄤ ㄌㄨˋㄖㄠˋ,
一水護田將綠繞,
ㄌㄧㄤˇㄕㄢ ㄆㄞˊㄊㄚˋㄙㄨㄥˋㄑㄧㄥ ㄌㄞˊ。
兩山排闥送青來
【作者】
王安石,字介甫,號半山,撫州臨川(在今江西)人。生於北宋真宗天禧五年(公元1021年),卒於哲宗元佑元年(1086年),享年六十六。宋神宗熙寧三年任宰相,大力推行新法。因政策本身有缺失,加上王安石剛愎自用,急於求成,又任用小人,反而增加人民負擔,被舊黨所反對,新法終告失敗。後退居江寧(今江蘇南京),封荊國公。其詩剛勁險峭,為著名文學家,也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注釋】
﹙1﹚茅檐:用茅草搭建的屋檐。屋檐是用來遮擋陽光和下雨滴水的。
﹙2﹚蹊:小路。
﹙3﹚繞:環繞
﹙4﹚排闥:推開門戶。有直奔而入的意思。
【語譯】
經常打掃的茅檐下乾淨的沒有一點青苔,成行成列的花樹都是親手栽種的。有一條小溪環護著那片綠色的田園,推開門戶,兩山就把青翠的山色送了進來。
【詩中有話】
這也是一首題壁詩,是詩人題給他在金陵紫金山居住時的鄰居湖陰先生的。題壁詩顧名思義就是寫在牆壁上的詩句。有題在風景名勝地區的,以歌詠景物及事跡為主,如我們前面介紹過的唐詩人朱放的五言絕句〈題竹林寺〉以及唐詩人張祜的五言律詩〈題松汀驛〉,都是題在風景名勝地區以歌詠景物來舒發胸懷的。也有應主人之邀,題在自家壁上留念的,此類作品多半屬應酬之作,因此除了要寫景物之外,還要把主人一併寫入稱讚一番,以表示對主人的敬重。如唐詩人杜甫的五言律詩〈題玄武禪師屋壁〉以及孟浩然的〈題義公禪房〉都屬於這一類型,雖然大詩人們寫作時多半會用隱喻的方式來表示,但還是很容易就會知道它所要表達的意旨。
不過王荊公的這一首題壁詩卻有不同,詩的首句“茅檐常掃淨無苔”告訴我們他所看到的第一個景象,就是茅檐下的地面打掃的潔淨無苔。詩的次句“花木成蹊手自栽”告訴我們那些成行成列的花木都是主人自己親手栽種的。三句“一水護田將綠繞”是介紹所居的大環境,有一彎綠水圍繞著田園,也保護著田園。末句“兩山排闥送青來”將筆觸拉回到住屋中,只要打開門窗即可見到兩座青山的翠綠,迎面直撲而來,用這種扣人心弦的氣勢來形容“開門見山”的景致,大概也只有王荊公才寫得出來。如果不是詩題〈題湖陰先生壁二首〉泄底,我們會把它當作一般詠景的詩來欣賞,但是知道原由後再來讀這首詩,你就會發現他是既詠景又詠人的。詩人藉由對環境的描寫,不著痕跡的把主人超塵脫俗的生活態度一一介紹出來,可說是一語雙關,因為環境是人造成的,什麼樣的人生態度就會營造出什麼樣的生活空間。雖然湖陰先生的生平我們並不知曉,但是從這首詩中至少知道他是一位注重整潔、喜愛花木、受人敬重、樂山、樂水的仁智之士,這樣的表達方式充份顯示出詩人在寫作技巧上的傑出,不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