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七絕(三十九)三衢道中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3月30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sān qú dào zhōng
三衢道中

zēng jǐ
曾 幾

méi zǐ huáng shí rì rì qíng ,
梅子黃時日日晴,
xiǎo xī fàn jìn què shān xíng 。
小溪泛盡卻山行。
lù yīn bù jiǎn lái shí lù ,
綠陰不減來時路,
tiān dé huáng lí sì wǔ shēng 。
添得黃鸝四五聲。

ㄙㄢ ㄑㄩˊㄉㄠˋㄓㄨㄥ ㄗㄥ ㄐㄧˇ 
三衢道中 曾 幾

ㄇㄟˊㄗˇㄏㄨㄤˊㄕˊㄖˋㄖˋㄑㄧㄥˊ,
梅子黃時日日晴,
ㄒㄧㄠˇㄒㄧ ㄈㄢˋㄐㄧㄣˋㄑㄩㄝˋㄕㄢ ㄒㄧㄥˊ。
小溪泛盡卻山行。
ㄌㄨˋㄧㄣ ㄅㄨˋㄐㄧㄢˇㄌㄞˊㄕˊㄌㄨˋ,
綠陰不減來時路,
ㄊㄧㄢ ㄉㄜˊㄏㄨㄤˊㄌㄧˊㄙˋㄨˇㄕㄥ。
添得黃鸝四五聲。

【作者】

曾幾,字吉甫,號茶山居士,北宋贛州﹙今江西省贛縣﹚人。生於神宗元豐七年﹙公元1084年﹚,卒於南宋孝宗幹道二年﹙公元1166年﹚享年八十有三。曾擔任過禮部侍郎的職務,他的詩傳承了杜甫、黃庭堅的精髓,並下傳給陸游,風格輕快活潑,著有《茶山集》傳世。

【註解】

﹙1﹚三衢:山名。在今浙江省衢縣境內。
﹙2﹚泛:漂浮。此處指泛舟。
﹙3﹚盡:盡頭。
﹙4﹚卻:再。
﹙5﹚綠:讀音(文言音)lù,ㄌㄨˋ,語音(白話音)lǜ,ㄌㄩˋ。)
﹙6﹚不減:不少於……。
﹙7﹚添:增加。

【語譯】

今年梅子成熟的時候竟然天天放晴,泛舟到小溪盡頭時再改走山路。濃綠的樹蔭並不比溯溪的路上來得少,反而增添了一些黃鸝鳥的鳴叫聲。

【詩中有話】

中國東南沿海地區春末夏初時,季候風由西北改為東南,此時水蒸氣多而地面尚冷,氣候變得濕潤多雨。而這個時候恰巧也正是梅子成熟的時候,所以民間稱這個時節為“梅”,所下的雨稱為“梅雨”。因為梅子未熟時呈青色,成熟的時候就變成黃色的了,所以也有人把“梅雨”稱為“黃梅雨”的,又因連續不停的下﹙約三十天左右﹚,空氣中濕度非常的高,適合黴菌滋生,導致衣物、食品容易發霉,於是又稱為“霉雨”。因為下雨時間太長,到處濕漉漉的,一般人都不太喜歡這樣的天氣。如今竟然天天放晴,實屬意外,於是乎詩人興起了郊遊的念頭,做了一次溯溪登山的活動。果然這是一次愉快的初夏之旅,既欣賞到初夏的濃蔭也聽到即將消失的黃鶯叫聲,會有這樣的收穫是來自詩人沒有執著的生活態度,天氣好了,就到郊外走走,水路盡了,就改走山路,不帶任何勉強,這是何等的洒脫自在,所以玩得盡興。但是要能修養到這樣的心性,就要靠平時把握住“萬事皆緣,隨遇而安”的念頭,不做強為之事,不做執意之事,得固不喜,失亦不憂,那麼在生活中就不會遇到任何煩惱的事了。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