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初級):《千家詩》七絕(五十二)題淮南寺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05月11日】

編者按:為了弘揚中國神傳文化,清除邪黨文化的影響,在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用在大法中修出的正見,開始著手編寫一套中國正統文化教材。因為是剛剛起步,難免有所不足,我們需要世界各地的大法弟子,尤其是教育領域的大法弟子的參與和指正。我們誠摯的希望使用這份教材的同修,能將上課中所遇到的問題,以及教材的優缺點反饋給我們,以便我們不斷的修改提高,使教材更加充實完整。同時,我們也歡迎更多有意願參與教材編輯寫作的同修加入進來,共同完成教材的編著。


◇◇◇ ◇◇◇ ◇◇◇

tí huái nán sì
題淮南寺

chéng hào
程 顥

nán qù bò lái xiū biàn xiū ,
南去北來休便休,
bó pín chuī jìn chǔ jiāng qiū 。
白苹吹盡楚江秋。
dào rén bú shì bēi qiū kè,
道人不是悲秋客,
yí rèn wǎn shān xiāng duì chóu。
一任晚山相對愁。

ㄊㄧˊㄏㄨㄞˊㄋㄢˊㄙˋ  ㄔㄥˊㄏㄠˋ 
題淮南寺 程 顥

ㄋㄢˊㄑㄩˋㄅㄛˋㄌㄞˊㄒㄧㄡ ㄅㄧㄢˋㄒㄧㄡ, 
南去北來休便休,
ㄅㄛˊㄆㄧㄣˊㄔㄨㄟ ㄐㄧㄣˋㄔㄨˇㄐㄧㄤ ㄑㄧㄡ。 
白苹吹盡楚江秋。
ㄉㄠˋㄖㄣˊㄅㄨˊㄕˋㄅㄟ ㄑㄧㄡ ㄎㄜˋ, 
道人不是悲秋客,
ㄧˊ ㄖㄣˋㄨㄢˇㄕㄢ ㄒㄧㄤ ㄉㄨㄟˋㄔㄡˊ。 
一任晚山相對愁

【作者】

程顥,字伯淳,北宋理學家,世稱明道先生,河南洛陽人。生於北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卒於神宗元豐八年(1085年),享年五十四。二十六歲考中進士,官至監察御史,後與王安石不合,遷為鎮寧軍判官,未到任即病故。程顥與其弟程頤早年師事周敦頤,後來開創了“新儒學”,因二人長期在洛陽講學,世稱“洛學”。主張“天即理”,以識得仁者(義禮智信)之理為主,認為教育的目的在培養聖人。

【注釋】

﹙1﹚ 休便休:想歇息就歇息。意指行動自由,沒有約束。
﹙2﹚ 白苹:水鱉的別稱,一種水生植物,夏、秋間開白小花。
﹙3﹚ 道人:修道的人。這裡是詩人的自稱之詞。
﹙4﹚ 悲秋:指文人雅士對秋天景物所引起的感傷。
﹙5﹚ 一任:任憑。

【語譯】

不管走南到北,我只要想歇息我就歇息,白苹花吹盡後,楚江是一片秋天的景色。但我不是一個對秋意會感到悲傷的人,所以也就不管夜暮中的青山如何愁眼相對了。

【詩中有話】

這首詩是詩人秋天到楊州淮南寺遊憩時題在寺壁上的即興之作。由於詩人是一位理學大師,所以寫出來的詩充滿哲學的意味,不同於一般詩人偏重情緒的訴求,題在寺壁上也有把自己的體認告訴世人的意思,他以看到的景象為例,說明觀察事物不要被情緒迷惑,而應以順其自然的理性角度來認知,這樣才能發現世事變化的真意。

這首詩的第一句“南去北來休便休”是詩人看到行人來往,想到自己對行止的態度,強調南來北往或行或止,完全不受人為的拘束,行其當行,止其當止。第二句“白苹吹盡楚江秋”是詩人藉由景物的變動說明天時的推移,當江上的白苹不見了的時候,就是秋天的到臨,年年如此。天時的推移是大自然的規律,同樣不受人為的影響。第三句“道人不是悲秋客”是詩人對自己的要求與肯定。他認為自己是一位修道的人,已認識到天地之理,不應該對萬事萬物的變動再起執著之心。所以第四句“一任晚山相對愁”就是詩人對那一片秋色所作的最好的對應態度—順其自然。說白了,順其自然就是這首詩的主旨,從行動的自由、天時的推移到對應的態度,無一不是強調要順其自然。因為詩人體認到順其自然是宇宙的法理,也是醫治人間紛擾的不二法。自然就是清靜無為,沒有私心,沒有愛惡。凡事順其自然,就不會產生執著的心,做一些勉強的事。這樣一來反而能做出一些偉大的事,老子說:“以其終不自為大,故能成其大”,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