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課教材(高級):盧景裕清靜端嚴(歷史故事)

正見文化課教材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8年10月25日】

【原文】

盧景裕本儒生,太師歡釋之,召館於家,使"o諸子。景裕講論精微,難者或相詆訶(1),大聲厲色,言至不遜(2),而景裕神采儼然(3),風調如一,從容往復,無際可尋。性清靜,歷官屢(4)有進退,無得失之色;弊衣粗食,恬然自安,終日端嚴(5),如對賓客。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五十八・梁紀十四》)

【注釋】

(1)詆訶(音底喝):詆,故意說人的缺點。訶,大聲斥責。
(2)言至不遜:言語不禮貌。遜,謙恭。
(3)儼然:莊重的樣子。
(4)屢:不只一次。
(5)端嚴:端正嚴肅。端,正直。

【語譯參考】

盧景裕本來是個讀書人,太師高歡釋放他之後,把他請到家中來開學館,教自己的兒子。盧景裕講解議論精妙入微,詰難他的人有的甚至故意說他的缺點訶斥他,聲色俱厲,言語很不禮貌,但是盧景裕依然神采莊嚴,風度語調始終如一,從容不迫地辯論,看不出情緒受影響的跡象。他生性清淡安靜,為官生涯多次升遷或降職,從來沒有患得患失的神色;穿著破舊衣服,吃著粗陋食物,安然自得,整天一副端莊嚴肅的樣子,好像老在面對賓客一樣。

【研析】

盧景裕一向生活嚴謹,專心於讀書,從事註解,日常生活由老婢服侍,自己獨居,不管俗事,世人稱之為「居士」。在北魏節閔帝(498年~553年)初,被任為國子博士,受帝厚遇。但節閔帝沒有實權,而景裕雖被帝賞識,也只有虛名而已。後來被孝靜帝招攏到鄴都。雖然又再度被另一皇帝賞識,但是他仍然保持他一向謹嚴的生活方式,住在僧寺,經常聽經。而當時握有東魏實權的是高歡宰相,景裕的堂弟仲禮及仲裕在天平四年(537年)十二月叛高,擁護西魏新立的文帝。盧景裕本人雖未參與,但他是叛黨的親戚,所以538年高歡平定盧仲禮兄弟的叛亂,他受波及被捕入獄。後來盧景裕被釋,高歡聘他到家,教長子高澄及次子高洋。

從盧景裕被稱為「居士」一詞,就可知道他是個在家修煉者。他生活簡單,不問俗事,出仕仍然保持一貫嚴謹的生活方式,生活簡樸,並未沾染官場習性。甚至官爵升降也不為所動;被捕入獄,仍然平靜誦經;受詆毀也不疾不徐、從容不迫的辯論,神採風度始終是平和恬淡。完全是一個入世的修煉者,所表現出來的心性卻是如此高,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修為。因為在常人社會中修煉,矛盾多、執著心更是層層都得去,要達到如此境界,殊屬不易呀!

【延伸思考】

1.一個人被別人批評時,往往生氣與對方發生爭執,甚至弄得不歡而散,而盧景裕卻能情緒不受影響,你想他是怎麼做到的?
2.不管是入世居士或出家修煉,均有其難修之處,請你比較它們的困難處在哪裡?
3.當今物資豐富,普遍生活奢華,如果像盧景裕一般的節儉,可能被視為異類。我們該如何做到不浪費,又不被視為與社會格格不入呢?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37)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八)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一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