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8年12月12日】
【原文】
帝欲以."(1)為侍郎(2),苦辭不受。或勸."勿自疏(3)。."曰:「我少年以來,閱要人(4)多矣,得志少時(5),鮮不顛覆(6)。且吾性實疏緩,不堪時務(7),人主恩私(8),何由可保!萬一披猖,求退無地。非不好作要官,但思之爛熟耳!」
(出自《資治通鑑.卷第一百六十八.陳紀二》)
【注釋】
(1)."(音希):王."。北齊亡,周武帝以."為儀同大將軍、太子諫議大夫。隋開皇元年,卒於洛陽,年七十一。贈儀同三司、曹州刺史。
(2)侍郎:東漢以後為尚書的屬官,初任稱郎中,滿一年稱尚書郎,三年稱侍郎。
(3)勿自疏:不要自己與皇帝疏遠。
(4)閱要人:閱,覽。要人,位居權要的人。
(5)少時:不多時。
(6)鮮不顛覆:很少有不傾敗者。
(7)不堪時務:不堪擔當時務。
(8)恩私:恩惠私寵。
【語譯參考】
齊主高演想任用王."為侍郎,王."苦苦推辭不接受。有人勸王."不要自己和皇帝疏遠。王."說:「我自從少年以來,眼見過位居權要的人太多了,得意過不了多久,很少有不顛覆敗亡的。況且我生性其實很疏懶,舉止緩慢,不堪擔當繁重的事務,皇上的恩惠私寵,無從得以長保!萬一失寵翻臉,想求個退路都沒有地方。不是我不愛任高官要職,只是我想得太透、看得太穿罷了!」
【研析】
步步高升是有志仕途者夢寐以求之事,哪個當官者不想有更高的官位,握有更大權力,享受更多的榮華富貴呢?幾乎一般人很難跳脫名利的枷鎖。但我們看到王.",高演要任用他為侍郎,他卻苦苦推辭不接受。因為他自年少以來,已見識過太多要人,他們的風光,如曇花一現那般的短暫,既然非長久之物,何必去追求呢?何況萬一搞不好,還丟了身家性命呢!所以他毅然決然地推辭不接受。換句話說,他淡泊名利,洞澈官場的是是非非,覺得短暫的享受不值得去追求。也因為他想得開、放得下,所以能活到七十一歲高壽。因為遠離是非圈,清心寡欲,無形中增加了壽命。王."此一苦辭侍郎的抉擇,或許當時的人不太了解,會以為他傻,但日後終將證明,他此一抉擇是理性而睿智的。
【延伸思考】
1.對高官利誘,能不為所動者,需要有相當的勇氣。歷史上還有哪些人也是如此,請再找一個與大家分享他的故事。
2.了解自己,為自己鋪陳最合適的道路,是我們必須學習的重要課程,你是否想過,你最適合從事那哪類型工作?
3.王."推辭侍郎官,在於他看得透,也了解自己的能力。反之,若不自量力,勉而行之,會出現什麼窘境呢?
【參考資料】
1.《資治通鑑》(39) 李國祥 顧志華 陳蔚松主編 台灣古籍 2001年二月出版
2.《資治通鑑今注》(九) 李宗侗 夏德儀校注 台灣商務印書館
3.《白話資治通鑑》(第十一冊)沈志華 張宏儒 主編 建宏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