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2月13日】
劉翰,滄州臨津人。世代傳習醫學,起初代理護國軍節度巡官。後周顯德初年,到朝廷獻上《經用方書》三十卷、《論候》十卷、《今體治世集》二十卷。周世宗嘉獎他,任命為翰林醫官,他的書交付史館,再加官衛尉寺主簿。
宋太祖北征,命令劉翰隨行。建隆初年,加官朝散大夫、鴻臚寺丞。當時太祖正力求大治,凡事都講究務實,因此方術之士學術必須精練。干德初年,命令太常寺考核翰林醫官的醫術,劉翰為優等,斥退其中醫術不精的二十六人。此後,又詔令各州尋訪醫術優秀的人登記姓名,並賜給置裝費,經過的地方由驛站廚房供給飲食,遣送他們到朝廷。開寶五年,太宗在王府得病,命令劉翰與馬志去看病。太宗病癒,轉為尚藥奉御,賞賜銀器、緡錢、鞍勒馬。
曾受詔詳細審定《唐本草》,劉翰與道士馬志、醫官翟煦、張素、吳復?、王光佑、陳昭遇一同議定,共有《神農本經》三百六十種,《名醫錄》一百八十二種,唐本原附一百一十四種,有名稱而無用途的一百九十四種,劉翰等人又議定新加上一百三十三種。編成後,詔令翰林學士中書舍人李.P、戶部員外郎知制誥王佑、左司員外郎知制誥扈蒙詳加審閱完畢後獻上。李.P等人作序說:
《三墳》之書,神農氏著述是其中之一。百藥已經辨識,由《本草》敘述他所登錄的藥草。舊《本草經》有三卷,就是民間流傳的本子。《名醫別錄》,與《本草》互為參照編纂。到梁陶弘景時用《別錄》參照《本經》,用朱筆墨筆綜合書寫,當時認為清楚明白。而又考查其功用,為之注釋,編列為七卷,在南方流行。到了唐代,另外加以參校,增加藥劑八百多味,添上註解編為二十卷。《本經》有漏缺之處則加以補充,陶弘景說法有誤則加以辨證。然而歲月推移,又過了四百年,朱字墨字,沒有一種本子相同;舊注新注,文字互有缺漏。於是命令詳考傳抄的錯誤,刊刻為定本。分類例證不恰當的,隨類改正。至於像筆頭灰,是兔毫,卻在草部,如今改附在兔頭骨之下;半天河、地漿,都是水,也排在草部,如今改附在土類石類之間;敗鼓皮,改附於獸名;胡桐淚,改附在木類;紫礦,也是樹木,從玉石品類改屬木類;伏翼,實際是禽鳥,由蟲魚部改禽類;橘柚,附在果實;食鹽,附在光鹽;生薑、乾薑,歸為一類;至於雞腸、蘩蔞,陸英、蒴所,因為類別相似,隨類而附。仍採用陳藏器《拾遣》、李含光《音義》,或是追本溯源於別本,或是醫家傳承,參照比較,辨別得失。比如突屈白,舊說屬灰類,現證明是木根;天麻根,解釋說類似赤箭,如今又完全不同。去掉錯誤,取存正確,立新的條目。其餘所刊正,不勝枚舉。從下面採納眾人的議論,刊定為印版。於是用白字為神農氏的學說,墨字為名醫的傳授,唐代附錄輿現今附錄,分別加以顯著註解,詳細予以解釋,審核形狀藥性。改正錯誤而加以辨證,寫為如今的注釋;考查文意而加以敘述,又寫為如今的按語。意義已經判定,藥理也更加詳明。現在把新舊藥合為九百八十三種,加上目錄二十一卷,廣泛頒布天下,流傳於世。
劉翰後來加官檢校工部員外郎。太平興國四年,任命為翰林醫官使,再加官檢校戶部郎中。雍熙二年,滑州劉遇生病,詔令劉翰趕往看病。劉翰回來,說劉遇一定會病癒,然而劉遇卻立即死去,因此責罰授為和州團練副使。端拱初年,起用為尚藥奉御。淳化元年,恢復為醫官使。去世時,享年七十二歲。
(出《宋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