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09年03月07日】
漢明帝劉莊是東漢開國皇帝漢光武帝劉秀和皇后陰麗華的長子。劉莊從小就機智聰穎,當他還是一個十二歲的小孩時,就在歷史上著名的「度田事件」中,表現出過人的資質。光武帝劉秀建立東漢、統一中國後,下令清查墾田畝數。地方官員派人進京城呈報時,劉秀無意中發現陳留官吏的文牘上寫著:「潁川、弘農可問,河南、南陽不可問。」
劉秀不解其意,責問陳留官吏是怎麼一回事,但陳留官吏不肯承認,說是在長壽街上撿到的。劉秀正要發怒,這時侍候在側的劉莊解釋道:「這是郡裡的官吏教他怎樣核查墾田數目。」劉秀還是不明白,十二歲的劉莊解釋說:「河南洛陽是京城,陛下的很多大臣在這裡居住;而南陽是陛下的老家,住著很多皇親國戚。他們的田地和住宅,都會超過國家的規定,不可為準。」劉秀令虎賁將問陳留官吏是不是這麼一回事,那個官吏不得不承認了。
經過這件事情以後,劉秀開始對劉莊另眼相看,並且封他為太子。為了加強對劉莊的教育,劉秀讓劉莊的舅舅陰識和陰興二人,共同輔導他學習。後來劉秀又任命當時的儒學大師桓榮,教劉莊學習儒家經典。
劉莊天性聰明,加上名師教導,到後來即皇位時,已是飽讀詩書、滿腹經綸了。
漢明帝劉莊即位後,便實施他一系列的治國方略。首先他提倡舉薦賢才,嚴格選用官吏。他任命鄧禹為太傅、任命學識淵博並有謀略的劉蒼為驃騎將軍,並鼓勵官員向朝廷舉薦人才。
明帝還對地方官吏進行考核,成績最優異的和最差的,都要上報朝廷。館陶公主曾經向明帝替自己的兒子,謀求郎官的官職,可是明帝沒有答應,只賞給了她一萬錢,說:「朗官是一縣之長,如果用人不當,會給當地百姓帶來災難的。」
漢明帝還是中國歷史上屈指可數的以文興邦的傑出皇帝。他以文治國:一方面大力弘揚儒家文化,另一方面積極引入佛教。他身體力行,推動儒學的發展和佛教的傳播,把秦漢以來的文化事業,推向了高峰。
為了弘揚儒家文化,明帝開創了帝王尊師重教的先風,第一次舉行養老禮。明帝當太子時,曾向桓榮學習《尚書》。等到登上帝位,他仍然以師生之禮,尊奉桓榮,像當初作學生一樣的對桓榮恭敬有禮。桓榮去世後,明帝親自穿上喪服,弔唁送葬,在首山南麓,賜給桓榮一塊墓地。還讓桓榮的兒子,繼承父親的爵位,以此來敬謝師恩。
漢明帝還親自前往魯城,拜訪孔子故居。並親自登上講堂,為大家闡說儒家經典。
在明帝的積極倡導下,上自太子、諸王、侯爵,下至高官的子弟、功臣的子孫,都努力學習儒家經典。明帝還為外戚樊氏、郭氏、陰氏、馬氏的兒子們,在南宮專門設立學校,這些學生稱為「四姓小學」。明帝給他們安排講解儒家《五經》的老師,選拔學識淵博的老師授課。
明帝時期,學習儒家經典的風氣盛行,即使是期門、羽林等禁衛武官,也都通曉《孝經》章句的含義。另外,匈奴聽說漢明帝重視辦學,很受啟迪,也紛紛派出貴族子弟到漢朝學習。
為了更好的教化百官與民眾,漢明帝還特別重視學習和傳播佛教文化。他派使者前往西方天竺國,尋求佛教道義,運回了許多佛家經典,並帶著沙門(精通佛家道義的人)來到中原,佛教從此傳入了中國。
在對外關係上,漢明帝一方面派兵出征匈奴,另一方面派班超出使西域,於是漢朝與西域中斷了半個多世紀的聯繫,得以重新恢復。
此外,漢明帝還吸取西漢滅亡的教訓,嚴格限制外戚勢力,規定皇后妃子的娘家人都不得封侯參與朝政。馬皇后的兄弟,虎賁中郎將馬廖和黃門郎馬防、馬光三人,在明帝當政時,一直沒有得到升遷。尚書閻章精通過去的典章和制度,早就應該擔任要職,但明帝因他是後宮妃子的親屬,竟不錄用。明帝為了表彰創立東漢中興大業的功臣,特意在南宮雲台,畫上了二十八位將領的肖像,以作紀念。因馬援是皇后的父親,雖然也是一大功臣,但是卻並沒有列入其中。
對待外戚犯法,明帝也從不徇私枉法。明帝的姐夫梁松,同時也是功臣梁統的兒子,因怨恨朝廷、懸掛匿名書進行誹謗而被捕入獄,漢明帝毫不留情地將他處以死刑。
同樣,陰太后的弟弟陰豐 因殺人犯法,雖然當時陰太后還健在,但明帝也不徇私情,陰豐被處死。
漢明帝還十分重視農業生產。他任用王景治理黃河,直到東漢末年黃河也沒有決堤。另外他還免除了徭役,讓農民能專心地從事農業生產,糧食連年豐收,百姓殷實富裕,牛羊遍野,天下太平。
明帝當政時期,選賢任能,政治措施得當;輕徭薄賦,百姓安居樂業;民族關係得到緩和,國家人口迅速增長。
(事據《資治通鑑》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