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四支(17):程頤傳易 覺范論詩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09年10月23日】

【原文】

chéng yí chuán yì,jué fàn lùn shī。

程頤傳易,覺范論詩。

ㄔㄥ? ㄧ? ㄔㄨㄢ? ㄧ?,ㄐㄩㄝ? ㄈㄢ? ㄌㄨㄣ? ㄕ。
程頤傳易,覺范論詩。

【注釋】

(1)程頤:字正叔。北宋河南洛陽人。為著名理學家,世稱伊川先生。治學嚴謹,博通六經百家之說,著有《易傳》、《春秋傳》等書。
(2)易:或稱周易,包括經和傳二部分。《漢書藝文志》以為:伏羲氏始畫八卦;周文王重為六十四卦,並作卦辭、爻辭,這是經文的部分;孔子為經作傳,稱為易傳或十翼。
(3)覺范:即宋代僧人惠洪,俗姓彭,字覺范,筠州人。善寫詩、論詩。著有《冷齋夜話》、《石門文字禪》、《筠溪集》、《天廚禁街》若干卷。

【語譯】

北宋的程頤著有《周易程氏傳》傳世;宋代僧人彭覺范,善於論詩。

【人物故事】

程頤與其兄程顥(明道先生)同受業於周敦頤(理學始祖),二程學說理論相近,後人集二人學說編成《二程全書》,稱其學派為「洛學」。二程主張「天人合一」、「性即理」,「理」是最高原理,是萬事萬物的根源。程頤主張藉由「格物窮理」來啟發心中的天理。在修養方面,則主張「涵養須用敬,進學則在致知」;「敬」的功夫使人專一心志,不產生邪念;「致知」則重在「格物」,要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來求得知識的豁然貫通。

《宋史?列傳第二百一十八?隱逸下》記載:程顥、程頤曾跟隨父親到廣漢赴任。一日,二人在成都遊覽,看見一個剖竹片箍桶的工匠挾著一本書,趨前一看,原來是《易經》。二人正準備擬定議題來詰問剖竹片的工匠,但工匠卻先問他們說:「你們曾學過《易經》嗎?」隨即指著「《未濟》男之窮」發問。二程謙遜的請教他此卦的意涵,工匠回答說:「三陽皆失位。」(末濟,事未成也。此卦三陽爻皆在陰位,指陽剛失位,有陽受制於陰,男道困窮之象。)兄弟二人瞭然領悟,明白其中意義。第二天,再度拜訪工匠,而他已離開了。之後,袁滋到洛陽,向程頤請教《易經》,程頤說:「《易》學在蜀,為什麼不去蜀地學習呢?」袁滋於是到蜀地去訪求能人,但是過了很久,一直無所遇。後來,袁滋在眉、邛之間遇見一個賣醬的薛翁,與他談論之後,大有所得,獲益良多。竹桶老人、賣醬薛翁都是蜀地隱居的高士。

程頤以教學嚴格著稱,他自律甚嚴,不苟言笑。《宋史?楊時傳》記載:楊時、游酢二人同學於程頤門下。一日,二人一同去拜訪老師,談話之後,程頤閉目養神,靜坐假寐。此時門外已開始下雪。楊時、游酢恭敬的侍立在旁,不敢稍有言語動作,怕驚擾了老師。過了很久,程頤醒來,見二人仍站在眼前,十分驚訝的說;「你們還在啊!趕快回休息吧!」二人走出門外,積雪已深達一尺多了。而楊時、游酢則毫無一絲倦容與不耐。當時二人已過中年,但仍能如此虛心恭敬求教,實為後輩學人的楷模。因此,後人便以「程門立雪」來比喻學生尊師重道,恭敬求教之意。

《冷齋夜話》記載:南宋僧人彭覺范,其弟名字叫超然,為人恭謹敦厚,善於論詩,極有風味。其弟超然曾經說:「陳叔寶(陳後主)的詩句:『午醉醒來晚,無人夢自驚。夕陽如有意,偏傍小窗明。』王維《山中》詩曰:『溪清白石出,天寒紅葉稀。山路元無雨,空翠濕人衣。』王安石《百家夜休》曰:『相愛不忍發,慘澹暮潮平。欲別更攜手,月明洲渚生。』這些詩句都得其天趣(自然的情趣)。」覺范不解的問:「句法雖好,但如何識其天趣?」超然回答說:「能夠知道蕭何為什麼識得韓信,那麼天趣便可識。」覺范竟無法反駁。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