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四支(34):懶殘煨芋 李泌燒梨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2月25日】

【原文】

lǎn cán wēi yù ,lǐ mì shāo lí 。
懶殘煨芋,李泌燒梨。

ㄌㄢˇ ㄘㄢˊ ㄨㄟ ㄩˋ,ㄌㄧˇ ㄇㄧˋ ㄕㄠ ㄌㄧˊ。
懶殘煨芋,李泌燒梨。

【注釋】

(1)懶殘:唐朝高僧,法號明瓚(zàn,ㄗㄢˋ),號懶殘,俗名及出生地均不詳。隱居衡山石窟中。
(2)煨:把食物埋在熱火灰中燒熟。
(3)李泌:字長源,唐朝趙郡中山(今河北省定縣一帶)人。曾輔佐玄宗、肅宗、代宗、德宗,為唐代中興名相。

【語譯】

懶殘和尚用牛糞煨燒芋頭,唐肅宗常常親自燒兩個梨送給李泌。

【人物故事】

唐朝高僧明瓚,天寶初年,在湖南衡岳寺擔任執役僧。當眾僧都吃完飯之後,他就收拾殘羹剩飯來吃,因為他個性懶散又專撿剩飯吃,所以人稱“懶殘” 。他白天負責寺廟裡的雜役,晚上則和牛群住在一起,從不曾有疲倦的臉色,就這樣過了二十多年。有一天,刺史要上山拜佛,忽然半夜風雷大作,一座山峰坍塌阻擋了上山的小路,刺史在巨石上綁上繩索,套在十頭牛上,讓人驅趕牛隻拉扯,並讓數百人大聲鼓譟用力推,但竭盡所有的力氣,巨石非但紋風不動反而更加穩固。懶殘說:“不用其它人的力量,我去試試看。”大家聽了都哈哈大笑,認為他是個狂人。懶殘說:“為什麼要譏笑我呢?我要試試看可不可以。”寺僧笑了笑便同意了。於是懶殘踩在巨石上,巨石便動了起來,忽然巨石像轉動的圓盤一樣向山下滾了下去,發出轟隆隆雷鳴般的聲響。山路開通後,眾僧列隊參拜,全郡的人都稱他為“至聖” ,刺史更將懶殘奉若神明。懶殘默不作聲,心裡盤算著要離開。不久,寺外忽然虎豹成群,每天都有人被傷害,無法禁止。懶殘說:“給我一根木棰,我幫你們把虎豹全部驅趕殆盡。”所有的人都認為他連巨石都能推動,應當很容易就能制伏虎豹。於是給了他一根荊木。眾人躡手躡腳的躲在旁邊,看到懶殘才走出門,就被一隻老虎叼走了。懶殘被叼走後,虎豹也失去蹤跡。

關於“懶殘煨芋”的故事有兩種說法,一個和鄴侯李泌有關。李泌當時在衡岳寺中讀書,他觀察懶殘的所作所為,認為他是一個不平凡的人物。李泌聽到懶殘半夜響徹山林的吟誦佛經聲,能從他的唱經聲中分辨出喜怒哀樂。李泌認為懶殘的誦經聲先是淒婉而後轉為喜悅,一定是被貶謫到凡間的神仙。當李泌即將離開寺廟時,趁著半夜悄悄地去拜訪懶殘。懶殘正在翻找用牛糞煨燒的芋頭,分一半給李泌吃,李泌雙手捧著芋頭,吃得乾乾淨淨。懶殘對李泌說:“謹慎不要多言,將來你能當十年的宰相。”(《太平廣記˙異僧十》)

另一個和唐德宗有關。懶殘隱居在衡山石窟中,曾作歌說:“世事悠悠,不如山丘。臥藤蘿下,塊石枕頭。”唐德宗聽聞他的名聲,派遣使者詔請。使者到懶殘的石窟宣詔說:“天子有詔令,尊者應當起來謝恩。”懶殘正在撥牛糞燒的火堆,尋找煨燒的芋頭來吃,鼻涕垂到胸前,不曾回答。使者笑著勸他擦去鼻涕,懶殘說:“我哪有閒工夫為俗人擦去鼻涕呢?”竟然不起來謝恩。使者回奏,德宗更加欽佩嘆服。(《碧岩錄˙卷四》)

李泌的母親懷胎三年,在無病痛之下生下他,因此小名叫“順” 。李泌小時候就很聰明,七歲時就能寫出很好的文章。玄宗聽說有這麼一個神童,就下詔召見李泌,要試試他的才學。李泌進宮面聖時,玄宗正在和燕國公張說(音月)下棋,就示意張說趁機考考他。張說就以下棋為題目,要李泌以“方、圓、動、靜”四個字作一首詩,並先舉一個例子給李泌作參考:“方若棋局,圓若棋子,動若棋生,靜若棋死。”又限制李泌詩中不能提到“棋”字。李泌聽了,從容地隨口吟了一首:“方如行義,圓若用智,動若騁材,靜若得意。”意思是:方的好像是行義理,圓的好像是運用智慧,動的好像是施展才能,靜的好像是得意的樣子。玄宗聽了非常的驚訝,高興得把他抱在懷裡,一直稱讚他聰敏。

李泌除了博學多聞,還十分慕仙求道,常常到嵩山、華山和終南山雲遊。安祿山之亂時,李泌輔佐肅宗收復兩都,甚獲肅宗的信任倚重。因為李泌辟穀修練,肅宗經常親自燒兩個梨賜給他。有一天夜裡,肅宗又燒了兩個梨賜給李泌,正巧穎王等三個弟弟在場,穎王等人硬是要吃梨,肅宗不答應,三王請求聯句,作為以後的故事。穎王說:“先生年幾許?顏色似兒童。”信王說:“夜抱九仙骨,朝披一品衣。”汴王說:“不食千鍾粟,惟餐兩顆梨。”肅宗最後說:“天生此間氣,助我化無為。”這就是著名的燒梨聯句的故事。(《太平廣記》、《業侯傳》)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