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2月28日】
【原文】
qián shèn yáng pèi ,jiāo fàn chén yí 。
干葚楊沛,焦飯陳遺。
ㄑㄧㄢˊㄕㄣˋㄧㄤˊㄆㄟˋ,ㄐㄧㄠ ㄈㄢˋㄔㄣˊㄧˊ。
干葚楊沛,焦飯陳遺。
【注釋】
(1)干葚:桑葚(也作桑椹)成熟時,採收曬乾,當荒年少米,可以充當糧食。
(2)楊沛:字孔渠,三國時代馮翊萬年(今屬賧西)人。東漢末年,當過新鄭長,曹操輔政後,任長社令。任內不畏強豪,依法嚴辦,為曹操所稱許。後升任鄴城令、護羌都尉、京兆尹。
(3)焦飯:鍋巴。
(4)陳遺:南朝宋吳郡(今屬江蘇)人,事母至孝而聞名,曾擔任吳郡主簿。
【語譯】
楊沛督促百姓儲存曬乾的桑葚,成了解救曹操的軍糧;陳遺孝順母親積存鍋巴,成了救活自己的糧食。
【人物故事】
《三國志‧賈逵傳》裴松之注引《魏略》記載,東漢獻帝時,楊沛曾擔任新鄭長,當時百姓多飢餓窮困,楊沛徵收人民蓄積的桑椹、野豆,查其有餘以補糧食不足之處,如此積得了一千多斛,存在小倉庫。恰逢曹操擔任兗(yǎn,|ㄢˇ)州刺史,往西奉迎天子,旗下將領等一千多人都沒有糧食了。當曹操路過新鄭,楊沛進見,於是送進了干椹,曹操大為高興。曹操輔政後,將楊沛升為長社令,當時曹洪的食客在縣界,非法徵調人馬,楊沛不畏強權,嚴懲殺之,曹操因此認為他很有才能。之後歷任九江、東平?樂安太守,都有治績。曹操出征外地,聽聞曹魏國都鄴城的人民不守法紀,於是發令選鄴城縣令,其嚴格執法必須能和楊沛相比,所以楊沛從眾人中被選為鄴城縣令。曹操問他:“如何治理鄴城?”楊沛說:“竭盡心力,奉宣科法(宣揚法令)。”曹操十分讚許,對周圍的人說:“各位,此人令人敬畏啊!”賞賜他奴僕十人,絹綢百匹,既用以獎勵他,且用來報答以干椹救急之恩。楊沛還沒到鄴城,軍中豪族曹洪等人畏懼楊沛威名,派遣騎兵奔赴告誡子弟,要他們各自檢點收斂。
《南史•孝義傳•陳遺》記載,南朝宋初吳郡人陳遺,年少時曾為郡吏,母親喜歡吃鍋底焦飯。陳遺在任內總是帶著一個袋子,每次煮飯就存些焦飯留給母親。後來孫恩叛亂,這時陳遺已聚得數升焦飯,隨身帶去從軍。直到戰敗逃竄,軍人大多餓死,陳遺以此焦飯得以存活。
【說明】
楊沛以干椹解救了曹操軍糧之急,之後受到曹操的重用獎賞,報答了當年之恩。楊沛一向奉公守法,不畏強權而依法治理,使得目無法紀的豪門也各自收斂。他不為個人私利,也不肯奉承豪貴,所以功成身退之後,家裡並沒有什麼積蓄,其公正廉明確實令人讚佩。其實如果人人都能約束自己,避免違法亂紀,大家按照良心做事,社會治安就會好,又何苦畏懼懲戒時才願意自律呢?
陳遺留給母親的焦飯,在遭亂時卻意外的救活了自己。或許是他的至孝感動上天,所得到的善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