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文鞭影》五微(05):陶公運甓 孟母斷機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0年06月01日】

【原文】

táo gōng yùn pì ,mèng mǔ duàn jī 。
陶公運甓,孟母斷機。

ㄊㄠˊ ㄍㄨㄥ ㄩㄣˋ ㄆㄧˋ,ㄇㄥˋ ㄇㄨˇ ㄉㄨㄢˋ ㄐㄧ。
陶公運甓,孟母斷機。

【注釋】

(1)陶公:即陶侃,字士行,東晉潯陽人。
(2)甓:磚。
(3)孟母:姓仉氏,孟子的母親,戰國時鄒人。
(4)機:織布機,此指織布機上的麻線。

【語譯】

陶侃害怕生活太過安逸,每天搬磚鍛鍊自己;孟母剪斷織布機上正在織的布,藉以勸勉孟子勤奮向學。

【人物故事】

陶侃年少有大志,家貧,陶母湛氏紡織維持家計,非常重視陶侃的教育。陶侃少年時曾擔任魚梁吏,有一次,有人送他一瓮醃魚,他捨不得吃,派人送給母親。陶母問明原委,十分生氣,把醃魚重新封好送還,並附上一封信責備陶侃說:“你現在是官吏,拿官物送我,不但不能讓我高興,反而增加我的憂慮。”陶侃十分懊悔,決心做一位清廉公正的好官。(《世說新語․賢媛第十九》)

陶侃調任廣州刺史期間,因為政務較輕鬆,無所事事,他怕自己因而鬆懈,於是每天早上將百塊磚頭搬到室外,晚上又搬回室內。有人問他為什麼這樣做?他說:“我正致力恢復中原,過著太安逸的生活,恐怕將來不能擔當大事,所以就用勞動來鍛鍊自己。”後來,陶侃回到公務較為繁忙的荊州,仍然堅持每天搬磚,後人稱他為“運甓翁” 。

有一次陶侃出遊,看見一個人拿著一把未成熟的稻穗,就問他拿稻穗做什麼?那人回答說:“走在路上,看到了,就隨手采了下來。”陶侃很生氣的訓斥他:“你自己不種田,卻偷竊別人的稻穗,非常不應該。”又有一次,公家造船,剩下許多的竹竿、木屑,陶侃命人仔細保存起來。眾人十分不解收藏這些廢棄物有何作用。到了冬天雪融之後,道路泥濘濕滑,陶侃請人將木屑鋪在地上,方便行走。之後,因軍事需要建造戰船,陶侃拿出收藏的竹竿削成竹釘,解決了材料缺乏的困境。

傳說陶侃年少時曾經在雷澤捕魚,網得一個織梭,拿回家掛在牆壁上。不久下起大雷雨,織梭化為龍飛升而去。陶侃曾夢到自己生了八翼,飛上九重天,已過八天門,到最後一道門時,被守門人用杖擊打,因而墜地,左翼被折斷了。等他醒來,仍覺得左腋隱隱作痛。後來陶侃都督八州,據守長江上游,手握強大兵力,偶有窺伺權位的想法時,就會想起折翼的夢兆,便停止不該有的非分念頭。(《晉書․陶侃傳》)

孟母為了教育孟子,曾經搬了三次家。孟家原住在墳地附近,耳濡目染之下,孟子常和同伴玩築墓和祭墓的遊戲,孟母認為這樣不好,就搬家了。新家的旁邊是屠宰場,模仿力強的孟子又玩起殺豬的遊戲,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也不妥,又搬家了。最後搬到太廟旁,孟子又跟著進出的文官依樣學起禮儀,孟母見了非常高興,這才定居下來。

有一天,年少的孟子上學回來,孟母正在紡紗織布,便問他:“學得很好了吧?”孟子回答:“還是像原來那樣。”孟母一聽,馬上用剪刀剪斷織布機上正在織的布。孟子惶恐的詢問原因。孟母說:“你荒廢學業,就像我剪斷織布機上的布一樣。君子學習是為了樹立名譽,向人請教是為了增廣知識。有了學問,平常閒居時就能安靜平和,行動就能遠離禍害。現在你荒廢學業,將來不免要成為僕役,難於避開禍害。這和織布養活自己沒什麼不同,如果織布半途而廢,豈能讓家人長年穿暖吃飽不缺乏糧食呢?女人若捨棄衣食技藝,男人若怠惰修持品德,不淪落為盜賊,那麼就將淪為奴隸了。”孟子聽完母親的話,心生警惕,早晚勤奮向學,受業於子思的門人,最後成為名揚天下的大儒。(《列女傳˙母儀》)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