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7月29日】
一、挺身而出,代侄受難
明朝初年的章溢(1314--1369),字三益,浙江龍泉人。天性孝友,元朝末年,他統鄉兵,平定了大盜,授浙東都元帥,他推辭不受。後受朱元璋之聘出山,累官至御史中丞。
當初,在元末天下大亂、盜賊並起之時,章溢與他的侄兒章存仁,一起逃亂山中。不久,其侄章存仁被賊寇抓住,行將遇害。章溢心想:我哥哥只有章存仁這一個兒子,不能讓哥哥無後。他於是挺身而出,對賊寇說:“幼侄章存仁年少無知,我情願代替他去受難。”
賊寇素來敬重章溢的大名,不僅不加害於他,而且請他居於上座,向他諮詢計謀。章溢義規勸他們說:“你們這些人,也都有自己的父母兄弟、妻子兒女,為甚麼要做這些殺人流血、給自己家族帶來彌天大禍的事呢?”
二、兄弟禮讓
三國時的魏國人楊津和楊椿,兄弟二人,仁義禮讓,相敬相待,十分誠摯。只要有一點點美味佳肴,兩人若不集聚一起,就不單獨享用。
楊椿年老,從別處飲酒大醉而歸,楊津親自扶著他回到寢處。並在身邊坐著侍候,以便隨時問安。楊椿每次出門到近處辦事,如果到夕陽西下之時,還不回來,楊津就不獨自用飯,一定要等到楊椿回來後,再一同進餐。
起初,楊津在肆州為官,楊椿在京師供職,每有四時的美味,總是派人互相送寄嘗鮮。如果還沒有寄送出去,自己就不先自品嘗。
正是他們如此禮讓,所以家教良好。一家之內,人眾口多,卻從無閒言。
三、“好好去學李步行!”
本朝(即明朝)有一個名叫李步行的人,他是個賣菜的傭工。
他的父親特別喜歡飲酒。李步行非常孝順,每次賣菜回來,一定要買些酒,讓父親飲用。他又經常送去新鮮的飲食和日用之物。雖然自己身上,沒有一件完整體面的衣服,而父親的生活日用之物,卻始終供給充足。
鄉裡之中,若有不孝順、不聽話的子弟,父母都以李步行作為楷模,進行教育,對他們說:“為甚麼不向李步行學習呢?”“好好去學李步行!”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