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賢良的母與子(外三篇)

吉光羽


【正見網2010年07月19日】

一、奉兄如父

南朝•宋時,考城(今河南南蘭考)人蔡廓,官至禮部尚書。但他平時,卻象尊重父親一樣的敬重自己的兄長蔡軌。家事無論大小,皆請示兄長後,再作決定。他所得到的俸祿、賞賜,都如數交給長兄蔡軌。如果自己需要用錢,也要經過哥哥批准後,再用。

有一次,他陪同皇帝巡視彭城(今江蘇徐州一帶),妻子郗氏來信,要他為自己代買一件女式的夏季衣服。

他即回信說:“你如需夏裝,可向兄長講明,兄長自會供給。無須給我來信,因為你給我來信後,我也還要向兄長請示,才行。”

蔡廓沒有滿足妻子的要求,是為了不給破壞家規的行為,提供機會。

二、賢良的母與子

秦母柴氏,是秦閏夫的二房夫人,生了一個兒子,與前妻之子都很小。秦閏夫病死之前,曾經囑咐柴氏:一定要將前妻所生之子即長子,哺養成人。

繼母柴氏,把丈夫為囑咐,銘記在心,辛勤勞動,對兩個兒子,一視同仁,供養他們上學讀書。

元朝至正年間,有一個罪犯,殺害了張福家的人,張福告了官。此事連累到了柴氏的長子,將被判處死刑。

柴氏卻把次子,交給前來抓拿兇犯的官兵,哭著說:“殺人者,是我的次子(柴氏所生),不是長子(前妻所生)。”

次子也說道:“我犯了罪,怎麼能加禍於長兄呢?”衙吏再三審問,終不改口。官員們倒懷疑次子不是柴氏所生。經訊問其他罪犯,才獲得實情。

官員們被柴氏的崇高義舉所感動,驚嘆道:“柴氏忍痛割愛,以遵從丈夫的囑託;孝子不懼死,以遵從母志。她們母子二人,真乃天理人情之至也!”於是,將兄弟二人,一起都釋放了。

官府還給她家,立了牌坊,來獎勵他們。

三、“二難”

張氏家有“二難”。

先說張氏家的二位兒媳:鄭妙安和徐妙員。

徐妙員的娘家富有,鄭妙安的娘家貧窮,但她們二人,卻和睦相處,貧者不卑,富者不傲,同在一室,紡紗織布,尺布寸絲,均不帶入私房。

徐家有饋贈,徐妙員就全部交給公婆,不占為已有。二人的東西,隨便使用,不分你我。鄭妙安回家省親,徐妙員幫她餵養孩子;徐妙員回家省親,鄭妙安幫徐妙員餵養嬰孩。

再說她們家,養有一貓、一狗。有一次,母貓被人偷走了,還剩下一隻狗,狗卻用自己的奶,餵養那隻失掉了媽媽的小貓。

人們都說,這是由於他們家庭和睦的造化。

太平年間,官府為她們家,立了一個牌坊,在牌坊額面,題了“二難”(注)兩個大字,予以讚譽。

註:《滕王閣序》中有“四美具,二難並”之句,二難指主賢、賓佳。此指主人賢德,所養貓狗也很和善。

四、兄弟相顧

《顏氏家訓》中說:“雙親逝去後,兄弟應相互照應。”

這就好比形與影,聲與音,二者是密不可分的。追念先人,繼承遺志,全靠兄弟的精誠團結。兄弟之間,不比其他親友,適度得體的處理好關係,非常困難。正象一座房子,見穴即塞,見縫就塗,房子就無倒塌的危險。如果不做防止老鼠、麻雀和暴風雨的侵蝕,則屋陷房塌,就難以避免。

(以上均據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