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07月20日】
一、 以子易弟,義之大也
上郡(今陝西榆林一帶)人王密,一次帶著弟弟王俊、兒子元直,因事趕赴涼州。
走到途中,糧食匱乏,飢餓難耐。於是,王密便將弟弟和兒子留在路邊歇息,自己外出討飯,以便給他們找回食物。
王密討飯回來後,發現弟弟被土匪掠走,兒子倒幸免於難。王密便帶著兒子,前去向土匪求情,願意以自己的兒子,贖回弟弟。
匪徒們聽明白了王密的請求之後,驚嘆道:“以子易弟,義之大也!”便將他倆,一塊釋放了。
後來。王密死了,其弟王俊,傷心得七日滴水未進,服喪一月,才去謀生。他心中對兄長的思念和悲痛,卻持續了整整六年。
二、嚴懲假孝子
陳蕃,是東漢時代的平輿(今屬河南)人。官至太傅,封高陽侯。
他在擔任樂安(在今山東博興縣一帶)太守時,聽說當地有一個人叫趙宣,非常孝順,他父親死後,為了守孝,他不封墓室,而是住在墓中,一直堅持了二十多年,當地人都把他作為孝子的楷模。
陳蕃為此,專門去拜訪他。
但是,到了那裡以後,陳蕃發現趙宣的五個兒子,也都是在墓室中生的,他勃然大怒道:“聖人制定禮道,是為了倡揚教化,正派做人。一個人過分的禮儀行為,甚至矯揉造作,只能是對禮法的褻瀆。何況你以墓冢為家,在墓室內生兒育女,這不是欺世盜名嗎?”
於是,陳蓄嚴厲懲罰了趙宣這種虛張聲勢、貪圖虛名、蒙惑群眾的行為。
三、 阮孝緒至性冥通
河南人阮孝緒,在南京的鐘山讀書求學,距家鄉有千裡之遙。
有一天,他的母親突然患了重病,弟弟想去鐘山叫他回家來,母親卻說:“你不用去。阮孝緒是個孝子,與我心靈相通,我患病,他必知之,一定會不召自到。”
果然不久,阮孝緒在鐘山感悟到母親患病,立即啟程返家。
四、孝子孝婦
姜詩,是東漢時的廣漢(今屬四川)人。官至江陽令。
姜詩的妻子是廣漢人龐盛的女兒。姜詩對待母親非常孝順。母親喜歡飲用遠離姜家六、七裡以外的江水,妻子便常到江邊打水。有一次,因為天颳大風,妻子沒能及時將水擔回,姜詩看到母親口渴,就訓斥妻子,並休了她。
姜妻不願離去,只得借住到鄰居家,晝夜不停地紡紗織布,將布賣掉後,買些美味食品,讓鄰家老母,給婆婆送去。時間長了,婆婆感到奇怪,鄰居才把實情告訴她。婆婆知道後,深感慚愧,便把媳婦接了回來,重歸於好。
姜妻的兒子,一次外出打水時,被溺死。姜妻十分悲痛,隱忍在心。她擔心婆婆經受不住這一打擊,就一直瞞著她,說孩子外出求學,一時不在家。
五、少年殷陶
汝南人殷陶,十二歲那年,死了父親。他寸步不離,一直在為父親守靈。
有一天,來了一條長蛇,闖入家中,全家人驚恐萬分,紛紛逃出門外。
只有殷陶獨守家中,寸步未移,他繼續堅持,為父親守靈。而那條長蛇,看了看殷陶這位十二歲的少年,便很尊敬的點了點頭,靜靜的離去了。
(以上均據明代鄭瑄《昨非庵日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