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風悠悠:賢者不可測(外四篇)

陸真


【正見網2010年07月31日】

一、倪萌仁義救兄

倪萌,字子明,是西漢末年的臨淄(在今山東緇博東北)人。他仁孝敦篤。時值饑荒,兵革並起,人民相食。

有一天,他與兄長一同出城采野菜,不料兄長被赤眉軍抓獲,赤眉軍準備殺死其兄長,吃其肉以充飢。

倪萌不顧危險,急忙趕到赤眉軍營,叩頭請求說:“我的哥哥年老多病,身體瘦弱,沒有多少肉,而我身體肥健,甘願代兄長受死。”

赤眉軍將士,覺得倪萌很講仁義,就不吃他,而是讓他回去找一些豆類糧食,來贖哥哥。倪萌回家後,始終找不到糧食,便又主動將自己捆縛起來,來到赤眉軍營地,代兄受死。赤眉軍大為感動,立即釋放了倪萌和他的哥哥。

二、 狄青救兄,神佑狄青

狄青,是北宋汾州西河人,字漢臣,善騎射。范仲淹授以《左傳》,從此折節讀書,精通兵法。狄青為人慎密寡言,尤喜把功勞推歸於部下的將佐,絕不專占自私。

宋仁宗時,西夏叛亂,狄青任延州指揮使,他臨陣殺敵時,披髮帶銅面具,敵人望之,畏如神仙。後又平定了廣源州依智高的叛亂。回到京師,拜樞密使。卒諡武襄。

狄青,出身於農家。狄青十六歲時,他的哥哥狄素,與本地一個外號叫“鐵羅漢”的人,在河邊打架,哥哥將對方打得掉入河中溺死了。

地方官員正要捆綁狄素時,狄青恰巧往田裡送飯,來到這裡,見此情景,連忙上前說道:“是我剛才打死了鐵羅漢。”於是,官員扔下狄素,來綁狄青。

狄青又說:“我不願逃脫一死,但是我要先求一下鐵羅漢,也許他還可以復活,如果他確確實實死了,無法回生,那時再綁我不遲。”地方官員們便依從了他。

狄青在心中默默的禱告說:“如果我將來能夠成為對國家有用的人材,就請上天保佑我,讓鐵羅漢能甦醒過來!”然後,狄青用力把鐵羅漢的屍體,從河邊舉了起來,再把鐵羅漢的頭朝下,控出黃水數鬥。

不一會兒,鐵羅漢便悠悠然醒轉過來。

就這樣,狄青便把哥哥狄素救下來了。他自己後來也真的成了對國家有用的人材。

這就叫吉人自有神佑。

三、孝子得好報

孫清,是明代睢陽人,幼年時,父親便去世了,從此成為孤兒。後來,母親又去世,尚未下葬,流寇便入境,燒殺掠搶。孫清堅守母親的靈柩,一步也不離開。

親戚朋友再三勸他逃避,他也不聽。但是,賊人兩次經過孫家的門前,都沒有進去。鄰裡中也有一些人,因為投靠在孫清的家中,與他在一起,也得以保全性命。

四、賢者不可測

毛義,是東漢廬江人,字少節,以孝行著稱。

有一天,府衙的檄書(古代的一種用以徵召的文書)送到,徵召毛義為安陽縣令。毛義手捧檄書進家,喜形於色。張奉看到這種情景,打心眼裡瞧不起毛義,認為他沽名釣譽,貪圖官權。

後來,毛義的母親去世,他辭官守喪,屢屢拒絕官府的徵召。張奉聞聽此事後,不禁感嘆道:“賢者本來就是不可測的。以前,毛義得官,喜形於色,原來是為了養活母親,並以此討得母親的歡心。當時,我誤會了他,看不起他。現在,他辭官守喪,盡奉孝道,這才是他做人的本色!”

五、竹義

皇宮內的太液池岸邊,有幾十叢竹子,牙筍交加,密密麻麻,相互親密的纏繞在一起。

唐玄宗與諸王,閒步竹間,看到這種情況,不禁感慨的對諸位王爺說:“人世上,父子兄弟之間,還有離心離德的。而這些竹子,卻始終相互團結,毫不疏遠。人如果懷有貳心,那就應當向這些竹子學習。”

於是,當時人們言談中,便有了 “竹義”一說。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