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何遠從來言不虛妄(外五篇)(新加入錄音)

華翰


【正見網2010年10月23日】

一、不搜短而沽名

程明道,是宋朝時的洛陽人,字伯淳,世稱明道先生。資性過人,修養有道,常以正心而抑私慾。以求賢育才為己任。是宋代名儒。

程明道擔任御史時,曾經因事求見皇上,告訴國君說:“假若讓我作一些拾遺補過的事情,還可以;但若讓我去搜索大臣們的過失,並因此而獲得耿直公正的名聲,我做不到。”

MP3錄音

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Target As...)。

二、以錐刺舌誡慎口

賀若弼的父親賀敦,被宇文護(北周人,擔任大冢宰,封晉國公,專權驕恣)所殺害。在臨受死刑的時候,賀敦呼叫兒子賀若弼,到面前來,對他說:“我因為口舌而死,你不能不深思。”然後,
又趁機抽出錐子,刺傷賀若弼的舌頭,以此告誡他:今後說話要格外謹慎。

三、鑒人

司馬徽,是東漢末年的潁川陽翟(今河南禹州)人,字德操,善於知人,被譽為“水鏡”,世稱水鏡先生。

司馬徽很有鑑識人才的本領。他居住在荊州(古九州之一,但疆域治所屢變。實居今湖北襄陽地區南漳縣境內。),他知道劉表稟性暗淡,一貫害人,於是閉口不談世事。

有人拿當世人物,來詢問司馬徽,他不談誰高誰低,經常總是說好。

他的妻子勸他說:“別人向你提出疑問,你應該辯論一下,而你卻一概都說好,難道這符合別人詢問你的意圖嗎?”司馬徽說:“象你剛才所說的話,也很好。”

他說話不傷害人,婉轉謙遜到了這種程度。但他在關鍵時刻,卻把諸葛亮、龎統等優秀人才,介紹給了劉備。

四、亂嚼舌頭的人

葉道卿從浙江水運軍糧完畢,以母親年老為理由,向皇上提出,要求歸鄉奉養母親。

他的長子經過臨江府時,準備去拜望父親葉道卿,剛剛住進客舍,就聽到幾個賓客聚在一起,談論著:“葉道卿可能獲罪免職”一類的話。

葉道卿的那位長子,就問講這話的人:“是從哪裡得到這個消息的?”

那個客人說:“只是傳聞罷了。”他便說:“葉道卿就是我的家父,因為祖母年老了,我父親才主動向皇上請求歸鄉奉養。我父親一貫廉潔奉公,實在沒有什麼罪過。”

社會上本來也都知道葉道卿的政聲很好。眾賓客聽了葉道卿長子的解釋,頓時感到臉紅,不知所措。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在眾人聚集之處,不可隨便談論別人是非,以免造下口業,甚至惹出是非,撞下災禍。

五、何遠從來言不虛妄

何遠,是梁代時的郯(今山東郯城縣)人,字義方,武帝時,歷官至東陽太守。他能抑制豪強,憐助貧弱。貪官惡徒都很怕他。百姓公請“擢為第一”。他所管理的郡所,百姓為他立生祠,頌拜不絕。

何遠說話,從不虛偽狂妄,這大概是他的天性所決定的。他常常對眾人說:“你們如果聽到我講了一句虛偽狂妄的話,請揭發給我。那我就酬謝你一匹細絹布。”

眾人共同觀察,等待揭發。但是,最終都沒有機會得到他的絹布。

六、他為何得了舌黃病

祝期生行為鄙薄,見到聰明、愚昧、貧窮、富貴的人,對他們都進行輕慢侮辱,品頭評足。如果是做官的,就張揚他缺弱的一面;如果是讀書人,就張揚他陰曲的一面;對那些無可指議者,就巧
妙地找出他的短處,從而加以毀謗。

祝期生到了晚年時,得了一種“舌黃病”,腫脹奇癢。每次發作時,都必須刺舌,使舌頭流血半升左右,然後才好。再發作時,又刺,一年發作到五至七次,痛苦難言。終至舌枯而死。

這就是報應啊!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