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諂佞取官香火斷 (外三篇)

程實


【正見網2010年09月13日】

一、諂佞取官香火斷

唐朝睿宗時,王琚做了中書侍郎。王琚的母親知書達理,從周圍親友及百姓那裡,得知王琚為人奸邪,用不正當的手段往上爬。她十分坦心兒子的前途。

為此,她來到京城,勸王琚:“咱們王家,祖上都是州、縣一級的微職。現在你沒有攻城、野戰的功勞,全靠自己的奸佞,來取得皇上的青睞,而天下人對你卻恨之入骨,我要求你改邪歸正,懸崖勒馬。否則的話,我恐怕你會大禍臨頭,那時,咱們王家的墳墓,今後也沒有人打掃、祭奠了。”

王琚不聽母親的勸導,她只好返回娘家居住。

王琚繼續作威作福,橫行霸道。後來,王琚果然大禍臨頭,被人殺害。王家真的斷了香火。

二、不要拉鋸式的?度時光

趙東山,以善於作詩而聞名鄉裡。同鄉中有倆人,都與趙東山過從甚密,一人被流放外地回家探親;一人正接受考核,即將改任。他們倆人雖然都年歲已高,但仍念念不忘升官發財。

有一天,這倆人同去拜訪趙東山,看見院中有人正在鋸木材,便以此為題,讓趙東山作詩。趙東山立即以“鋸木”為題,口占一絕:

一條黑路兩人忙,
傍晚相看鬢有霜。
你去我來何日了,
虧他扯拽過時光。

這首詩的大意是講:

一條黑路(指被鋸的木料上打的黑色墨線)弄得兩個人都在奔忙,
一直忙到兩鬢斑白,十分哀傷。
這樣拉鋸式的你拉我奪,什麼時間才能結束呢?
看他們拉拉扯扯,-直在虛度時光。

這兩個人知道趙東山是在諷勸自己,便感嘆不止地走了。

名利場中,人們互助糾纏與?奪,你拉過去,我再拽過來,這種生活還是早點結束為好!

三、勿使我心為形役

南宋時,張九成有一把扇子,用了好多個夏天,破了就補一補。他有一雙皮鞋,由於汗浸水蝕,使鞋子已經豁了個口子,一直也沒換新的。他頭上戴著粗布頭巾,是用墨汁染上顏色的,所以夏天流汗時,墨流滿面,他卻從不更換。他寫東西用的是禿頭筆、舊紙,包括吃飯穿衣,根本不加選擇。

有人問張九成:“這是你的秉性嗎?或者是愛惜東西而不願浪費呢?”

張九成說:“現在告訴你,我的用心及想的是什麼。如果只顧修飾打扮,一切圍著我此身的軀殼外形轉,要花費大量時間和金錢的,這叫做‘以心為形役’,我不願受此身軀殼外在形像美醜的驅使,我要真正成為我的此身之主人,用我心去支配他,去使用他。人們往往認為我小氣吝嗇,不修邊幅,甚至有點迂腐。我看到不少人終日不務正業,只會在修飾自己軀殼上費盡心力,我認為:這才是愚昧落後,才是很可笑的啊!”

四、不與人爭,甘居淡泊

戰國時期的白圭,善於經商貿易,以樂觀的態度對付行情的變化,別人放棄的,他去收集;別人索取的,他就放棄。終於成為大富商。

十六國時期的索襲(人名)喜歡鑽研學問,探究於陰陽之理,官府徵召他去做官,索襲堅決不去,放棄了大多數人追求的官宦生活,接受了不被重視的生活方式,終於修養成了大德行。

春秋時代的趙盾,是晉國的大官,吃的只限於魚羹,生活就是如此清苦。

春秋時,晏嬰做齊國的宰相,一件狐皮衣,穿了三十年。

東漢時,趙咨是東海郡(今山東郯城縣北)的長官。兩年裡,經常吃的是乾魚,為官清廉,時稱“明達”。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