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羊毛不可多剪,民財切勿狠刮!(外五篇)(新加入錄音)

陸真


【正見網2010年10月24日】

一、是非毀譽,並非全真

我(鄭?自稱)得到一本古書,校對以後再抄寫,抄寫以後再校對,校過以後再刻寫,刻寫以後又校對,校對之後就印刷,印刷後又校對。但是,其中的錯別字,仍占百分之二三。

這些親眼看到的事情,尚且如此,況且那些僅憑耳朵聽來的傳聞呢?可見世上的是非曲直,榮辱毀譽,並非全是真的。因此,決不可單憑所聽、所見,便亂信、亂傳;要多方驗證屬實,辨清真假而後信。多修口,是為至要!

MP3錄音

下載方法:按滑鼠器右鍵,在彈出菜單中選擇「目標文件保存為…」(Save Target As...)。

二、 非有冥禍,則有奇窮

玉真先生(一位仙人的名號)說:“一般人本來積福不厚,說起話來又肆無忌憚,就更顯示出福氣很薄。

要想看見薄福人的證驗,那就是平生多次意外地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其人十有八九,就是薄福之人。

再者,喜歡說壞話誣陷別人的人,總是會到處活動,口舌忙個不停;還有那些喋喋不休,怨天尤人的人。這些人,不是有暗藏的災禍,即將臨頭;也一定會有十分困苦的境遇,來折磨他。”

反過來講,那些身處困境而不怨天尤人,遭逢不幸尚能克己自律,堅持誠信待人者,則會為自己積下許多福德,轉禍為福,前途便會變得平坦,而臻幸福之域。

三、《教家要略》所言極是

《教家要略》這本書裡,有這樣的一番話,所言極是:

現在有人一鬧矛盾,其誹謗惡毒之語便紛紛生起。這樣的一個人,怎麼會有忠厚寬容之心呢?至於有關閨門之內的個人私生活,關係更為重大。

孔子認為所能夠相信的是眼睛所見,然眼睛所見也有不可信之處。凡道聽途說的傳聞之語,多屬捕風捉影,怎麼能把清白無辜之人,推入到流言蜚語的穢坑之內呢?

即使某人有這方面的情況,耳可以聽,但口不能傳。假如誇大其辭,中傷當事人,讓其終身蒙受難以洗刷的恥辱,由此而產生的丈夫拋棄妻子,父親驅逐兒子……發生口舌糾紛,骨肉相互殘殺的事情,是很多的。對此,怎能不引以為戒呢?

四、與人善言,暖於布帛

對人講好聽的話,比布帛加在人身上還要溫暖;對人講惡語,比矛戟刺人,給人帶來的傷害還要大。所以贈人以語,有時比贈金珠珠玉貴重。供人觀賞的弘德的言語,比帶花紋的彩色禮服還要美麗;供人聽聞的勸善的語言,給人帶來的歡樂和益處,比鐘鼓琴瑟所奏出的音樂,還要美妙。

五、范鎮能識大體

范鎮是宋朝時的華陽人,字景仁。宋仁宗時,任職知諫院。他能識大體,與朝廷安危、民生利害無關的事,一概不談。

宰相陳執中的寵妾,殺死了一個婢女。御史官上奏朝廷,請求將陳執中罷免。范鎮說道:“若是國家出現陰陽失調,財窘民困,陳執中則應當承擔責任。今天,御史官不顧大的方面,來苛責小節,張揚他人個人隱私,想拿一個婢女事件來罷免宰相,這不是一種明白事理、分清主次的方式。”

當時在場的臣子們,都認為范鎮說得很對。

六、羊毛不能多剪,民財切勿狠刮

元代右丞相盧世榮,提出了理鈔法,自認為其法生財“有”道,賦稅得以迅速增加。

董文用(字彥材,進士,翰林學士)向他問道:“朝廷所得之財物,是出自右丞相您家呢,還是出自老百姓身上呢?牧羊人每年兩次從羊身上剪羊毛,獻給主人,主人很高興。但這個主人貪心太多,想得到更多的羊毛,要求牧羊人,天天剪羊毛。然而,如此以來,羊失去了避寒的外衣,將要全部死掉,羊都凍死了之後,羊毛還能再得嗎?右丞相您,恐怕已有了類似每天剪羊毛的舉動了吧?”右丞相盧世榮,無言以對。

吁,董文用的“仁人之言,其利溥哉!(益處廣泛啊)”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