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0年11月29日】
湯金釗償菜值
陶善之,上元人,光緒初壽榜副貢。他年紀八十多歲,卻天天想著怎麼玩,自己寫對聯掛在堂楹上:“排排坐,吃果果,童子六七人,從吾所好;欣欣然,鬥蟲蟲,彭祖八百歲,視我猶孩。”陶善之除了喜歡與兒童爭吃零食、與兒童鬥蟋蟀,還喜歡出遊。在外面,他白髮蒼蒼,卻喜歡穿鮮艷的紅鞋子,輕薄少年紛紛戲弄他,陶善之總是一笑而去,從不生氣。
陶善之這種老頑童在今天會被人認為是老糊塗的老年痴呆患者,是要接受治療的。而那些對名利權力越老越心熱的老奸巨滑之輩,現代人反而會認為他有人生智慧。其實誰在逍遙自得,頤養天年呢?
李鴻章舉手謝過
李鴻章官居要津很久,下級都仰其鼻息,曲意迎合,李鴻章不免倨傲侮慢。一天,某縣令拜見,行半跪禮,李鴻章仰面拈鬚,似乎沒看見。某縣令就座後,李鴻章問何事來見。某縣令答道:“我聽說中堂大人病了,特意來探病。”李鴻章說:“我有什麼病,這是外界謠傳吧!”某縣令說:“不對,以卑職所見,中堂大人或許眼睛有病。”李鴻章笑著說:“這更是大錯特錯了。”某縣令說:“卑職剛才向中堂大人請安,中堂大人卻看不見,恐怕是中堂大人眼睛病的太深,反而自己覺察不到吧!”李鴻章語塞,不由得笑呵呵的拱手承認是自己錯了,失禮,失禮。
古代人發現自己真的錯了的時候,就會承認自己錯了。但現在大陸人為甚麼就不願認錯呢?因為傳統文化講“和為貴”,人人都不是完人,有錯就承認錯誤,下回做好,沒錯也別得理不饒人,這樣矛盾雙方握手言和,矛盾自然化解了。而黨文化講“與人鬥,其樂無窮”,解決什麼矛盾都是一個“鬥”字,把對方鬥倒、鬥服、鬥的抬不起頭,自己就真理在握,為所欲為了。這樣大陸人一旦承認自己錯了,就相當於被打倒在地,對方從此可以耀武揚威。對方會把你的認錯視為他的勝利,認為你認錯是他鬥出來的,你認錯說明他鬥對了,而且乘勝追擊,痛打落水狗。這樣大陸人怎敢、怎願輕易認錯?
張百熙愛才如命
張百熙愛才如命,卻不喜歡被人當面奉承。某人被張百熙看重,就尋思如何獻媚。恰逢張百熙小妾生病,某人就在自己寓所裡設香案祈禱,又故意托人將此事透露給張百熙。張百熙聽了後,說:“我愛他的才,我卻沒審視他的……”話說到這兒突然停了。從此張百熙雖然表面上依舊很看重某人,卻不如原來那樣殷切真摯了。
安徽人某甲,出身貧困,受到張百熙賞識提拔才當上官。張百熙既照顧他的生活,又諄諄教誨,關懷無微不至。某甲屢屢對不起張百熙,而張百熙還是包涵寬容他。光緒甲辰年,某乙到北京,張百熙初次接見他時,就提醒:“你年少不知人心險惡,在我的門生中,你不要與某甲親近。”某乙唯唯稱諾,以為某甲已經被張百熙逐出師門了,實際上張百熙仍然在接濟某甲的妻兒。直到後來某甲打著張百熙的旗號招搖撞騙,被張百熙知道了,張百熙才召來某甲,送給他四百兩銀子,和顏悅色的說:“長安居大不易,你離開北京吧,自己保重。”
張之洞心平氣和
張之洞晚年心平氣和。一天,侄子金榜題名,張之洞設宴慶賀,賓客雲集。在宴席上,張之洞給每位來賓贈送一本侄子試卷,賓客們紛紛大發溢美之詞,讚嘆不已。座中偏偏有客人黃紹第,寫八股文卓絕海內。黃紹第邊讀卷子邊罵,沒讀完就把卷子一撕兩半,扯成碎片,揉成一團,扔到地上。張之洞顏面掃地,躲進內室無顏見人。第二天,張之洞定下神來對別人說:“黃君所評,確實不錯。”
張之洞在湖北提倡興辦教育。某年,某校舉行畢業典禮,官吏、教員、學生們都來了。當時梁鼎芬剛剛當兩湖書院監督,特意寫下長篇頌詞,讚美歌頌張之洞,叫畢業生劉某朗誦,幾百名官吏、教員、學生環繞肅立,靜靜聆聽。劉某朗誦完畢,忽然有某狂生接著朗誦:“嗚呼哀哉,尚饗!(祭文結束語:可憐的逝者啊!享用祭品吧! )”不勝其苦的幾百名聽眾聽到了,無不忍俊不禁,目光都轉向發出聲音的角落。一會兒,眾人才自覺失態,立刻收起笑容,肅立如故。梁鼎芬臉上勃然變色,過了很久才表情正常。而張之洞坦然面對,若無其事,似乎充耳不聞,也未嘗看狂生一眼。
也許邪黨統治下大陸人詫異黃紹第和狂生為何如此大膽。因為優容知識分子是古代傳統。在古代,秀才之口罵遍四方,就猶如國外正常社會百姓可以隨便罵總統一樣,這是社會常態,誰也奈何不得。誰倚仗權力破壞社會常態就會招致輿論譁然,聲譽大跌。
張秀才不怒鄰人殺子
張秀才,壽州人,生性任俠,重義氣,喜歡結交當世奇士。壽州民風尚武,家家戶戶有兵器。一天,鄰居買回一桿鳥槍,夜深無人時在家邊試槍。槍響後忽然聽到哭號聲,鄰居急忙去看,竟然是張秀才兒子走夜路被流彈打死了。鄰居嚇壞了,說:“打死別人的兒子尚且不行,何況打死張秀才的兒子呢!”於是帶著家人一起跪在張秀才門口,哭著告訴張秀才,說:“任您處置。”張秀才說:“你豈敢故意殺我兒子,一定是無意的,是我兒子命中該死。而且怎麼知道不是我不講道德,天降懲罰,讓我遭到殺子的報應呢?”叫鄰居買棺材埋葬兒子,沒有別的要求。張秀才當時已經五十多歲了,鄰居想報答他的恩德,買個小妾獻給他。張秀才開始不接受,鄰居勉強他才接受了,後來小妾生了兩個兒子。天意本來叫張秀才無後,張秀才的善念使自己又有了後代。
陸韻梅夫人仁恕
侍郎潘曾瑩和原配夫人陸韻梅都擅長書法繪畫,被朋友譽為“潘江陸海”。陸韻梅夫人生性仁恕,每逢大雨初歇,聽到門前有賣瓜果的聲音,就說:“天氣這麼冷,誰買呀?挑擔子空把肩膀挑紅了!”叫僕人將小販瓜果全部買下。
一天,婢女不慎,掉了兩個瓶子,一個碎了,一個完好無損。陸韻梅夫人不是責罵婢女,而是指給兒子們看,教育說:“你們記住:薄者破,厚者完。(刻薄破家,寬厚保家)”
黃凱鈞讓地
嘉慶甲子年,嘉善大水,米價騰貴。縣官下令平價賣米,當時許多米商藏米不賣。唯獨黃凱鈞身體力行,不顧酷暑烈日,打傘步行,挨家挨戶調查人口多少,定量賣平價米,極少有遺漏的人家,救活了很多百姓。
黃凱鈞曾經將屋旁空地借給別人,後來別人久借不還,並且翻臉不認帳,辱罵他。黃凱鈞一笑了之,從此不提此事。
黃凱鈞又買鄰居房子,而鄰居房子已經租給別人開商店了,生意不錯,黃凱鈞擔心商店老闆被迫搬走後生意失利,就毀掉已經立好的合同。
彭定求鋸樓
乾隆年間,彭定求家中建樓,已經立好了柱子。有朋友造訪說風水先生看了,說樓太高,對自己家無礙,但對鄰居家有妨。彭定求說:“太容易解決了,將柱子鋸掉一尺長,就不妨礙鄰居風水了。”朋友說:“你為自己建樓,又不是幫鄰居建樓,應該自己怎麼舒服怎麼來,何必考慮鄰居呢?”彭定求說:“樓稍微矮一點,盡可安居,何必妨礙鄰居呢?”於是將柱子鋸短。
(據《清稗類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