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故事:士大夫的「頂門針」(外二篇)

秦如初


【正見網2010年10月26日】

一、想救的沒救成,不想救的偏得救

在皇帝身邊的侍從官,負責奏報、批覆公文,他們對皇帝有一定的影響力,所以有些犯了大罪的大人物,便會去賄賂他們,請他們從旁為自己說情,以便減刑免死。

有一個官員,向宋真宗(趙恆,紀元998―1022年在位)呈報一名官吏貪污案。

宋真宗正在查閱案犯的材料,心裡有點想從寬處理,但還沒說出來。

這對,那個官員就稟報求情說:“這人是魏振男,過去對皇上十分的……”這時,宋真宗忽然出人意外的大發脾氣,質問道:“因為他是魏振男,就可以干違犯國法的事嗎?”當即便一把推下魏振男的案卷材料,不再審閱,說:“按照國法執行!”魏振男便被判處了死刑。

後來,又有另外一名侍從官,他每向皇上匯報事務時,總是小心謹慎地等待皇上自己定奪,從不自作主張。

忽然有一天,又遇到一個犯有貪贓罪的官員。宋真宗主動問他道:“這樁案件,應該如何處理?談談你的看法。”

那位侍從官,沒有罪犯來賄賂他,他也不想替罪犯講情,就回稟道:“此人罪有應得!聽說他曾流著眼淚說,玷污了陛下的希望,沒有臉面來面君,只求一死了之。那當然是該死。”

宋真宗聽完這番話以後,反而決定特意減輕了對該犯的懲罰,將其從輕發落。

從這兩件事來看,侍臣們怎樣講話,他們講話的後果如何?罪犯的該不該殺頭?以及皇上的不同態度,好像冥冥之中,都有天意使然。不是誰想救誰、不想救誰,就能達到目的的。

二、士大夫的“頂門針”

繆仲仁口齒伶俐,思辯敏捷,可與唐代詩人王維相比。但他仍然惋惜自己的“舌端太縱橫”(口舌太隨便,沒有約束)。

他常講:“多知為敗,多言數窮:此兩語者,士大夫應作‘頂門針’也。(知道得太多,容易壞事;話說得太多,常導致困窘不堪。這兩句話,可作為士大夫們修身的關鍵)”

三、千言不濟世,字字重如金

話語若不關乎有益於世,例如賈誼的數千言語,對社會有何幫助?
話語若能切合社會實際.例如郇模的三十字言語,亦足重於泰山,顯現出極大作用。

附註:

賈誼,公元前201一前169年,漢朝洛陽人,世稱太傅,又稱賈生。

郇模,唐朝晉州人,模一作謨。大曆中元載弄權,郇模以麻束髮,持竹笥葦諜,行哭長安東市。有人問他:“你要干什麼?”他回答說:“吾有字三十,欲以獻皇上,皇上如果認為無意義,我便以笥自斃死,用草蓆卷我遺體而棄之。”皇帝召見了他,賜給他衣服穿,在客館內接見他,問他寫的三十個字是什麼?他講述的那三十個字,各論一事,多切中時弊。

(以上均據鄭瑄《昨非庵日纂》)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人物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