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穴道:手少陽三焦經

林貴


【正見網2012年05月13日】

本專欄從經絡循行去了解針灸治病,為甚麼膝痛針背部的穴位、腰痛按壓足部的穴位,卻取得很好的療效。甚至於左病治右,右病治左,這些疑問在讀者了解了經絡循行後,便能一目了然,豁然開通。

本篇介紹三焦經。根據《難經》云:“三焦者,水谷之道路,氣之所終始也。上焦者,在心下,下膈,在胃上口,主內而不出,其治在膻中,玉堂下一寸六分,直兩乳間陷者是;中焦者,在胃中脘,不上不下,主腐熟水谷,其治在齊傍;下焦者,當膀胱上口,主分別清濁,主出而不內,以傳導也,其治在齊下一寸,故名曰三焦。其腑在氣街(一名氣沖)。”

《中藏經》云:“三焦者人之三元之氣也,號曰中清之腑,總領五臟六腑,營衛經絡,內外、左右、上下之氣也。三焦通則內外、左右、上下皆通也,其於周身灌體,和內調外,榮左養右,導上宣下,莫大於此也。”

手少陽三焦經之循行:

三焦手少陽的經脈,起於無名指的尖端(手尺側端),往上入小指與無名指的中間,沿手背至手腕,走到前臂外側兩骨(尺骨、橈骨)的中間,再向上穿過手肘,沿手上臂外側至肩部,而交出於足少陽膽經之後,再入缺盆,而分布於兩乳之間的膻中部,散布絡繞於心包;另向下過橫膈膜,依次會屬於本經的上、中、下三焦;它有一條支脈,從胸部的膻中上行,出缺盆,沿著頸項,連繫耳後,直上走入耳上角,由此屈曲下行,繞頰部,至眼眶下;另一條支脈,從耳後進入耳內,再出走耳前,通過足少陽膽經客主人穴(即上關穴)的前方與前一條支脈交會於頰部,而至眼外角與足少陽膽經相銜接。

手少陽三焦經循行的時辰為21~23。三焦屬相火。

手少陽三焦經循行部位的穴位有二十三穴(左右共四十六穴):

關沖穴、液門穴、中渚穴、陽池穴、外關穴、支溝穴、會宗穴、三陽穴、四瀆穴、天井穴、清冷淵穴、消濼穴、臑會穴、肩髎穴、天髎穴、天牖穴、翳風穴、瘈脈穴、顱息穴、角孫穴、絲竹空穴、和髎穴、耳門穴。

手少陽三焦經本經有了異常就會表現為下列病症:耳聾、耳鳴、咽頰腫、喉嚨痛。本經所屬腧穴能治有關“氣”方面所發生的病症:自汗出,眼睛外眥痛,面頰腫,耳後、肩部、上臂、肘彎、前臂外側均可發生病痛,小指側的次指(無名指)運用欠靈活。

手少陽三焦經脈起於無名指的尺側端,循臂之外側上行至肩項部,達頭面部的耳、目、面頰、額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屬三焦。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凡三焦之火循經所引起眼、耳及頭部、咽喉等疾患、癮疹奇癢等症,有其療效。

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

經言:“所出為井,所溜為滎,所注為俞,所過為原,所行為經,所入為合。”五藏六府“井滎俞原經合”所主之病為:“井主心下滿,滎主身熱,俞主體重節痛,經主喘咳寒熱,合主逆氣而泄。”其中原穴為氣留止之處。陽經經長,多一原穴,則俞穴專司原氣之輸注,原穴專司原氣之留止;陰經無原穴,則以俞為原,乃一穴兼領俞穴與原穴之兩種功能也。

手少陽三焦經五輸穴:“井、滎、俞、經、合”五穴,這五個穴位在五行分屬金(關沖穴)井主治心下滿,水(液門穴)滎主治身熱,木(中渚穴)俞主治體重節痛,火(支溝穴)經主喘咳寒熱,土(天井穴)合主治逆氣而泄。手足陽經有原穴,手少陽三焦經之原穴為陽池穴。

以上五輸穴皆位於四肢肘膝以下,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讀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壓、推拿、拍擊……這些穴位,用於自我保健,對於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實施,可刺激、強化自身健康,增強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手少陽三焦經:關沖穴

手少陽三焦經的井穴“關沖穴”,井主治心下滿,關沖穴五行屬金,手少陽三焦經五行屬相火,五行生剋金能生水。

手少陽三焦經脈起於無名指的尺側端,循臂之外側上行至肩項部,達頭面部的耳、目、面頰、額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屬三焦。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臨床用關沖穴,點刺出血治療急性咽喉炎有特效。

一、關沖穴主治:

《醫宗金鑒》:“關沖主刺卒中風,暴仆昏沉,痰盛不省人事,牙關緊閉,藥水不下,急以三棱針刺十井穴,少商、商陽、中沖、關沖、少沖、少澤,使血氣流通,實起死回生急救之妙訣也。”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無名指尺側,距指甲角旁約0.1寸處取穴。

【操作方法】三棱針點刺放血法。先將無名指揉搓數10次,使之充血。取關沖穴,常規消毒後,用小三棱針或28號毫針,針尖略斜向上方,刺入1分深。疾刺疾出針,以出血為宜。若未出血者,醫者可用拇指,沿患者無名指向關沖穴推壓令出血。注意採取男左女右,就是女的針右手,男的刺左手為佳。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陽三焦經:液門穴

液門穴為手少陽三焦經的滎水穴,滎主治身熱。液門穴在五行屬水,三焦經五行屬相火,五行相生相剋,水克火,所以水盛克火之症,可用本穴清熱瀉火。

手少陽三焦經脈起於無名指的尺側端,循臂之外側上行至肩項部,達頭面部的耳、目、面頰、額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屬三焦,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一、液門穴之主治:

《醫宗金鑒》:“主治咽喉外腫,牙齦痛,手臂紅腫,耳暴聾,不得眠等證。”

《針灸甲乙經》:“熱病汗不出、風寒熱。”

《備急千金要方》:“治熱病先不樂,頭痛面熱無汗等症。”

臨床治療感冒有較佳的效果。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手背第四、五指指縫間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液門穴上,餘四指挾住手心處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緩解。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陽三焦經:中渚穴

中渚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俞穴,俞主治體重節痛,為三焦經原氣留止之處(如水之所注)。中渚穴五行屬木,三焦經五行屬相火,五行相生相剋,五行木生火,凡耳鳴耳聾,頭痛目眩,咽痛咽腫,三焦經木生火之證,皆可用中渚穴。

手少陽三焦經脈起於無名指的尺側端,循臂之外側上行至肩項部,達頭面部的耳、目、面頰、額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屬三焦。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一、中渚穴之主治:

《醫宗金鑒》:“主治四肢麻木、戰振、踡攣無力、肘臂連肩紅腫疼痛,手背癰毒等證。”

《席弘賦》:“久患傷寒肩背痛,針中渚得其宜。”

《肘後歌》:“肩背諸疾中渚下。”

臨床治療五十肩,有其療效。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掌握拳,在第四、五掌骨小頭後緣的凹陷處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中渚穴上,餘四指頂挾住手心處上,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緩解。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陽三焦經:陽池穴

陽池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原穴,經曰:“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原穴既為原氣在經脈中留止之處,故較其他井滎俞經合等穴之功能,尤顯重要。

《難經》云:“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藏六府。原者,三焦之尊號也。故所止輒為原,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也。”

陽池的主治功能很廣泛。三焦經脈起於無名指的尺側端,循臂之外側上行至肩項部,達頭面部的耳、目、面頰、額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屬三焦。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一、陽池穴主治如下:

《醫宗金鑒》:“主治消渴,口渴煩悶,寒熱瘧,或因折傷手腕,持物不得,臂不能舉等證。”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俯掌,第四、五掌間直上凹陷處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陽池穴上,餘四指頂挾住手心處,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緩解。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陽三焦經:支溝穴

支溝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經穴,經穴為三焦經原氣行經之處(經者如水之行也),經主治喘咳寒熱。支溝穴五行屬火,三焦經五行亦屬相火,支溝可清三焦之熱邪,宣通三焦氣機。手少陽三焦經脈起於無名指的尺側端,循臂之外側上行至肩項部,達頭面部的耳、目、面頰、額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屬三焦。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一、支溝穴主治:

《醫宗金鑒》:“主治鬼擊卒心痛,凡三焦相火熾盛及大便不通,脅肋疼痛,婦人產後血暈,不省人事等證。”

《玉龍賦》:“支溝,通大便之秘。”

《十四經要穴主治歌》:“支溝中惡卒心痛,大便不通脅肋疼,能瀉三焦相火盛,兼治血脫暈迷生。”

臨床用支溝穴治療脅肋疼痛,便秘特效。我自己就常按摩支溝穴,解決排便的困擾。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在前臂腕背橫紋上3寸,當橈骨與尺骨之間取穴。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支溝穴上,餘四指頂挾住手臂對側,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緩解。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陽三焦經:天井穴

天井穴為手少陽三焦經之合穴,合穴為三焦經原氣所入之處(合者如水之會也),合穴主逆氣而泄。天井穴五行屬土,三焦經五行屬相火,五行火生土,經云:“實則瀉其子”,所以天井可清熱散風,疏解少陽經之熱邪。

三焦經脈起於無名指的尺側端,循臂之外側上行至肩項部,達頭面部的耳、目、面頰、額等部位。又入缺盆,布膻中,散絡心包,下膈,屬三焦。根據經脈所過,主治所及,臨床用天井治療落枕、奇癢的癮疹、目痛、偏頭痛有其療效。

   

 一、天井穴主治:

《醫宗金鑒》:“主治瘰歷,癮疹。”

二、取穴法及操作方法:

【取穴法】屈肘,在肘尖後凹陷處取穴,肘尖上1寸凹陷處。

【操作方法】方法是以大拇指指腹按壓在天井穴上,餘四指頂挾住肘內側,大拇指行順時針揉按,由輕到重,反覆幾次。一般經五分鐘後,症狀可緩解。

註:使用針灸,請在專業中醫人員的指導下執行。

手少陽三焦經:結論

肺經與大腸經,肺與大腸通過經絡相互聯繫而構成表裡關係。肺氣肅降的功能正常,大腸行使傳導功能也正常,糞便排出通暢。而大腸傳導作用正常,也有利於肺氣的肅降。所以肺氣虛弱可引起排便艱難。

心經與小腸經,心與小腸在經絡互相聯繫,即心的經脈屬心而絡小腸,小腸的經脈屬小腸而絡心。它們之間通過經絡構成表裡絡屬關係。表現在病理上,如心火旺而下移小腸時,除口舌生瘡等心經的熱象外,可能有小便熱赤、疼痛等小腸實熱之證候。

心包經與三焦經互為表裡,心包經屬心的外圍,有保護心臟的作用。所以外來病邪侵襲於心,心包首當其衝,以防止外邪直接侵犯到心臟,導致出現生命危險。所以用心包經治療心臟的病症,臨床上把高熱引起的神昏、譫語等症狀,列為“邪入心包”。

三焦是上、中、下焦的總稱,三焦不是一個獨立的內臟器官,而是概括了主要臟腑的部分功能。上焦指橫膈以上胸腔部位,包括心、肺兩個臟器,概括了呼吸和輸送養料的功能;中焦指橫膈以下至臍的上腹部位,包括脾、胃等臟器,概括了消化吸收、化生血液的功能;下焦是指臍以下的下腹部位,包括腎、膀胱等臟器,概括了分清泌濁、排泄小便的功能。

上、中、下三焦的這些生理功能,關係著人體的氣化及水液的代謝,因此三焦的生理功能為總司人體的氣化及水液運行之通道。三焦經的功能正常與否,關係著與所在有關臟腑的氣化功能正常與否。所以三焦經五俞穴的功用非常廣泛。

讀者更要把握“五藏六府之有病者,皆取其原。”《難經》云:“三焦所行之俞為原者,臍下腎間動氣者,人之生命也,十二經之根本也,故名曰原。三焦者,原氣之別使也,主通行三氣,經歷於五藏六府。”三焦經之原穴為陽池,陽池之主治功用可依三焦經循行而發揮,即經脈所過,主治所及。

上面所介紹的三焦經的“井、滎、俞、原、經、合”六個穴道,穴位皆位於四肢肘膝以下,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尤其是十指的井穴,為經絡之根,根據經絡的標本、根結的理論來了解。標是指頭身部,是經脈擴散的區域,本是指四肢部,是經氣匯聚的重心。根是指四肢末端的井穴,是經氣循行會合的根源,結是指軀幹部的有關部位,是經氣循行流注的歸結。

經絡的功能,即運行氣血、平衡陰陽、濡養筋骨、滑利關節、聯絡臟腑和表裡上下、以及傳遞病邪等。

手少陽三焦經的五輸穴“井、滎、俞、經、合”及原穴,除了各有其主治外,經絡循行所起的遠治作用,對身體的保健起到一定的功效。五輸穴及原穴皆位於四肢肘膝以下,是臨床上常用的穴道。讀者如能善用按摩、指壓、推拿、拍擊……這些穴位,用於自我保健,對於做好防病、防疫,每天實施,可刺激、強化自身健康,增強免疫功能及防病的能力。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中醫

神傳文化網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