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見網2013年02月14日】
【原文】
趙普嘗奏薦某人為某官,太祖不用。明日復奏,亦不用。又明日,普仍以其人奏。太祖怒,奏牘擲地。普色不變,跪而拾之以歸。他日補綴其牘,復奏如初。太祖乃悟,卒用其人。
——《宋史•趙普傳》
【今譯】
趙普(宋太祖趙匡胤的重臣)曾經上奏推薦某位賢士擔任某官,宋太祖沒有採用。過了一天,趙普再次上奏推薦,太祖還是不採用。又過了一天,趙普仍然上奏推薦某人。太祖大怒,把趙普所上的奏章撕裂並投擲到地上。趙普臉色不變,跪下,把案牘撿起來,帶回家。一天,趙普把撕裂了的案牘,貼補、連接起來,像當初一樣,再次上奏推薦。太祖才明白過來,終於任用了他推薦的那位賢士。
【附言】
趙普是宋代的開國功臣,他三番五次地舉薦某人擔任某官,表現了一種為國舉賢的柔韌精神。他面對“龍顏大怒”的宋太祖趙匡胤,能夠臉色不變,堅持己意,繼續舉薦,也說明了他舉賢無私的寬闊胸懷。這都表明了趙普作為一位大臣的氣魄和膽量。宋太祖作為開國之君,對趙普的舉薦不夠耐心,更不該勃然大怒,但是最終接受了趙普的推薦,也表現了他有“過而能改”的好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