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故事:抱頭鼠竄

正見神傳文化編輯小組


【正見網2013年11月18日】

【原文】

信(1)曰:“漢遇我厚,吾豈可見利而背恩乎!”通(2)曰:“始常山王(3)、成安君(4)故相與為刎頸之交(5),及爭張黶、陳釋之事(6),常山王奉(7)頭鼠竄,以歸漢王。借兵東下,戰於鄗北,成安君死於泜水之南,頭足異處。此二人相與,天下之至歡也,而卒相滅亡者,何也?患生於多欲而人心難測也。今足下行忠信以交於漢王,必不能固於二君之相與也,而事多大於張黶、陳釋之事者,故臣以為足下必漢王之不危足下,過矣。”

《漢書.卷四五.蒯伍江息夫傳.蒯通》

【註解】

(1)信:指秦末漢初著名軍事家韓信,淮陰人。年輕時曾忍少年胯下之辱,後輔助漢高祖建立漢朝,被封為齊王,最後被呂后所殺。
(2)通:楚漢時策士蒯通,范陽人,本名徹。韓信用其計定齊地。
(3)常山王:張耳,戰國末大梁人,與陳余為至交好友。秦末,陳涉率兵起義,張耳、陳餘響應。跟從項羽入關,封張耳為常山王。後歸劉邦,隨韓信破趙,後被立為趙王,卒諡景。
(4)成安君:陳余,戰國末大梁人。與張耳同為魏之名士,與張耳為至交好友。後與張耳絕交,且率兵襲擊張耳,自立為代王,後被韓信所殺。
(5)刎頸之交:比喻可同生共死的至交好友。刎,音穩。
(6)張黶、陳釋之事:指張耳被圍於鉅鹿之際,派張黶、陳釋二人前往陳余處求救不得的事情。黶,音眼。
(7)奉:捧著。

【故事闡述】

秦朝末年,楚漢相爭,韓信受漢王劉邦之命攻打齊國時,聽說劉邦又另派酈食其成功勸降齊國七十餘城後,韓信打算停止進軍。此時,蒯通鼓動韓信,以漢朝未下詔退軍及與酈食其爭功勞,說服韓信攻打未作防備的齊國。

韓信認為他說的有道理,就採納他的建議,最後平定齊國並自立為代理國王。當時漢王為安撫韓信,就派張良前去立韓信為正式齊王,要韓信繼續進軍攻打楚軍。項羽也派人前去勸說韓信,想要與他聯合。

蒯通知道天下局勢的變化取決於韓信,想勸韓信背叛漢朝,自立為王。韓信回答說∶“漢王待我不薄,我怎能見利忘義、背恩忘德呢?”

蒯通說∶“當初常山王張耳和成安君陳余結下生死之交,等到常山王被圍鉅鹿時,曾派張黶、陳釋前往成安君處求救,未獲傾力相助,以致兩人反目,後來甚至相互攻伐。最後常山王被打得狼狽而逃,只好殺了項嬰,捧著他的頭,改投靠漢王。漢王借給他軍隊向東進擊,在泜水南岸殺死了成安軍,身首異處。這兩人的交情,可以說是天下最好的,然而到頭來,都想把對方置於死地,這是為甚麼呢?禍患產生於慾望太多、人心難測。現在您忠心耿耿地與漢王交好,不會比張耳、陳余結交更鞏固,而你們之間關連的事情又比張黶、陳釋的事情重要。您如果以為劉邦絕對不會害您,那您就錯了。”

“抱頭鼠竄”在典源中原作“奉頭鼠竄”,原意是捧著獻敵之頭,狼狽而逃的意思,後來“奉頭”演變為“抱頭”,指抱著自己的頭,因此“抱頭鼠竄”這句成語,就用來形容急忙逃走的狼狽樣子。

【討論】

(1) 蒯通想勸韓信背叛漢朝,韓信為甚麼不願意?
(2) 蒯通為甚麼認為劉邦會害韓信?

【造句練習】

例:他看到有人搶劫,馬上跑去幫忙,把搶匪打得抱頭鼠竄。
例:兩個毒犯正在交易,一聽警笛聲,嚇得驚惶失措,抱頭鼠竄。

【相似成語】

狼狽逃走;拋戈棄甲;逃之夭夭

【課後時間】

請在下面成語中挑出錯字,並寫上正確的字。

◎( )上下奇手
◎( )賞新悅目
◎( )樹大召風
◎( )水乳交溶

參考答案∶

上下其手、賞心悅目、樹大招風、水乳交融
 

添加新評論

今日頭版

文明新見

文明新見專題